第444章(1 / 2)

宋父听得乐呵,笑道:“不比不知道,裴二郎真挺厉害,咱这个炕就好好的,一点没漏烟。”

他感受感受屁股下的热乎劲儿,对宋福瑞道:“回头让你二舅兄给咱县城也盘上火炕。”

宋福瑞也没拒绝,“成呀。”

他拿了一座院子,正高兴呢,自然不拒绝。

此时裴长青和沈宁正在商量呢。

裴长青带人去县城,起码得结冰下雪的时候回,时间不短。

毕竟一天一两银子,他得趁着这段时间赚够钱。

不可能给麦掌柜盘完炕就回来,肯定一边干活儿一边接新单子。

直到环境限制不能再干。

而来年,他会一边读书一边带人盖房子,盘炕这活儿就让其他瓦匠去做吧,想必他们也该研究出来了。

如果研究不出来,他甚至愿意收钱办个速成班,教教他们。

又能赚一笔。

沈宁:“你们吃饭是自己做还是对方管饭?一天一两银子再管三餐不可能吧?”

人家估计没这么大方。

裴长青笑道:“放心吧,有里正伯,还有宋家在县里,还有你们那么多餐饮界的客户,我们还能饿着不成?我会让麦掌柜帮忙赁处小院儿,再让雇主管一顿晌饭,早饭我们自己做,晚饭就从常老板或者哪里订劳工餐。”

货栈和码头那些汉子们吃的饭菜,便宜量大管饱,有少量荤腥。

比他们乡下人吃得已经好太多了。

他自然不会因为去城里就铺张,给工人吃馆子餐或者天天供肉菜。

比他们自家吃得好点就行。

沈宁也懂,“要不你们把鏊子背上,到时候让三婶儿给你们摊煎饼吃。”

他们一天天都出大力气呢,早上也没心思做什么饭。

不如每天摊煎饼,卷着豆腐、腌白菜啥的吃。

隔几天买两斤肥肉,熬出猪油,不管是抹饼还是煮汤喝都能补充油水。

而三婶儿现在也跟不上张氏的步伐,看来不适合做销售,留在城里没事儿自然得回来。

现在裴长青他们过去,正好让她给做段时间的饭。

裴长青笑道:“大老远的背着多重啊,再说了,家里还得用呢,我去那里再买个或者借个也行。”

沈宁又给他收拾衣服。

说实在的原主和裴二郎也没什么衣服。

这么多年也就一人一身棉衣,再有两件套在外面换洗的衣裳。

当然这也不错了,毕竟很多庄户人就两身衣裳,夏天穿单的,冬天絮上棉花穿棉的,破了补,实在不能补才会换新的。

也是裴二郎裴父原主以前能干,裴母还织布,否则都没这衣裳呢。

裴母这段时间不断给他们做鞋子,棉衣也拆洗加絮了棉花,裴长青和沈宁也穿上布鞋了。

当然他们的鞋底没千层底那么好,顶多三层,这样省袼褙,纳得快,底下再加缝一层草鞋底。

草鞋底磨差不多了就再换一双,反正自己做的,没什么成本。

知道二郎要去县里,裴父晚上就默默地编草鞋底,多编几双,让他带着换。

裴母也拆家里的破衣服啥的,把好布收拾出来给裴长青带上,万一衣服破了有布补。

他们干力气活儿的,不定什么时候衣服刮个口子、扯破什么的,要是没布补,在外面多麻烦啊。

小珍珠把自己攒的15文钱用一根麻绳系起来,打算给爹当压箱底。

压箱底是听二丫说的,说石榴姐要弄啥啥压箱底的。

她觉得爹出去干活儿,也得有压箱底儿。

小鹤年给爹剪裁装订了一本新账本。

以前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