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附近收豆子,有些庄户人事儿事儿的,很麻烦,他宁愿跟粮商打交道。
再者散收庄户人的,得一直盯着收,费功夫,买粮商的一句话人家就给送过来。
沈宁笑道:“肯定有点麻烦,不过里正伯,咱这样做也能造福乡里,对他们好,对咱们也好。”
她和裴长青不止要发展本村的势力,也要拉拢周边村子的支持。
他们的名声与支持者的好生活,缺一不可。
他们没有名声,别人不会支持,别人太穷太愚昧,支持的力量就很有限。
先富带后富,有助于团结,也有助于提升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素质。
仓廪实而知礼节。
百姓吃饱了,自然就好面子,讲礼仪了。
到时候他们也会想着送孩子读两年书,不求考功名,但求不当睁眼瞎。
要知道这年头识字不容易,识字的人就非常吃香。
如果你识字,进城找活儿干非常容易。
不需要去做苦力,人家会主动让你当个小头目或者记录员啥的,一天工钱至少四十,甚至五十。
识字的去应聘伙计,只要不是有人品缺陷,那百分百录用,东家还会往二掌柜上培养。
所以如果百姓们手里有余钱,是肯定会让孩子们读书的。
现在他们有心无力,手里根本没钱。
他们一年到头也就那点粮食,卖给粮商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吃吃药、买买布针头线脑的也就没了。
那他们豆腐村去买,一斗多给些钱,他们就能多攒点。
她对高里正道:“里正伯,钱是赚不完的,咱如果衣食无忧,不缺孩子读书的钱,再多的钱也就是买更多地,换更多元宝藏箱子里。而钱,如果不流通,还不如块石头有用呢。”
还有一句诛心的话她没说如果没有政治势力,你积累越多的财富就会招致越大的灾祸。
可能是子孙为夺家产自相残杀,可能是外人眼红灭你满门。
高里正被她这番话震得很是动容。
钱,不流通,不如石头?
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儿。
他微微颔首,阿宁说得有道理,村里庄户能吃饱穿暖和挨饿受冻不一样
吃饱穿暖的村子,没有那么多盗窃、打闹,而挨饿受冻的村子,盗窃、抢劫、卖儿卖女、男女乱搞等事儿层出不穷。
“就听阿宁的,从附近村里收黄豆。就是让谁盯着收呢?”
沈宁笑道:“你家田嫂子不是没啥事儿么,让她负责这事儿,我再推荐个小子给她帮忙。”
高里正听了直摇头,“不行不行,她不行。”
沈宁:“怎么不行?田嫂子会算基本的账目,做事儿也细心精明,很合适的。”
高里正:“她……”
阿宁为什么对田氏评价如此高?
田氏又懒又馋不说,还容易嚼舌头、嫉妒人,整天跟陶氏抱怨“不知道的还以为沈氏是公爹的亲闺女呢”,听听她说什么混账话。
他倒乐意阿宁是他亲闺女呢。
现在家里不用做豆腐,田氏又不推磨了。
他想让她去养猪场和养鸡场帮忙,可老二老三媳妇儿把持得紧,反而不肯让她去插手。
她正好懒,乐得撒手不管。
蠢货一个,哪里能负责收豆子?
沈宁道:“她负责,那大娘肯定也会帮着把把关。另外,二蛋这孩子不错,别看他小办事却认真,又跟着阿年识了几个字,再学学简单的加减法,监督收个豆子还是可以的。”
二蛋这孩子真的很招人疼,小小年纪却很听话。
阿年让他干啥他就干啥,恨不得给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