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几个就很瞧不起裴云,因为裴云娘家穷,是泥腿子,即便她有个童生大哥又如何?
不照样是泥腿子?
什么时候考上举人再说喽。
“三弟妹啊,我听说你娘家侄子也要进学?去哪里读呀?柳家洼吗?你娘家大哥在柳家洼教书吧,让侄子去柳家学堂读书也正常。”
“柳家洼不行,那学堂图钱,给钱就进,还不如咱镇上学堂呢。咱们这些人家,总归有点家底,还知道请几个好先生,起码有秀才定期来讲课呢。”
裴云不懂这些,她懒得和她们说什么,只是今儿婆婆发话,让她也多出来走走,跟大家说说话,别整天自己闷着不合群儿。
以前那不是不让她参加这些聚会呢,倒成了她不合群儿。
宋福瑞领着宝儿和一群男人孩子去河边捞鱼,拿着笊篱、网兜的,搞得声势浩大,也不知道能捞着几条。
裴云的心思都在男人孩子身上,根本没听她们说什么。
见她不搭腔,郑氏笑了笑,又和李氏几个说镇上的八卦。
“谢家好像来了一位京城的小公子?说是神仙一样的人儿呢。”
李氏小声道:“慎言,咱们不说他们的事儿。”
谢家是乡绅官宦人家,和他们这些商户是俩世界俩圈子,互相不通婚不来往的。
她们今儿说了什么,若是被有心人拿去做文章,扭曲一下,说她们非议人家,那人家就能派个奴仆上门呵斥。
他们还不敢反驳,只能受着。
郑氏:“哎呀,也没什么好怕人的啦,他们自己都在说呢。说是京城来的,那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呢。”
这边谢家是旁支,是和人家联宗才拽起来的。
以前哪有她们拽的份儿啊。
就在这时候一行人骑马骑驴过来,一映入眼帘就吸引了众人的视线。
不说娘娘庙立刻就有一行人跑出去接着,单说那几个人就不是一般人物。
那个骑马的青年高大俊朗,有一股生人勿进的迫人气势,让她们都不敢多看。
旁边高头骏马上一位小公子,衣着不见多华贵,但是那通身的气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他那么洁白细腻的皮肤就不像一般人家能养出来的,瞅着比小姑娘还娇嫩呢。
可他皎如月光,连个眼神也欠奉,更别说正眼看她们了。
他正和旁边一个骑驴的小孩子聊得开心,时不时会露出温柔的笑意。
嗯?
骑驴的小孩子?
骑驴的小丫头?
那是他的丫头小厮吗?
可谁家丫头小厮和少爷并行,且聊得那么肆无忌惮?
而且这俩土孩子竟然穿着粗棉布衣服,脚上还是……草鞋!!!
郑氏和李氏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会儿裴云也看见了,她满心诧异,阿年和珍珠怎么和谢家小少爷一起?
她整天在宋家呆着,不能随便出门,外面的事儿也没人跟她讲,而她这阵子没回娘家自然不会知道。
宋福瑞虽然出门,但是谢家尤其聚文书肆的事儿,又不会和他们这些铺子的人讲。
聚文书肆虽然也在街面儿上,但人家是读书人的世界,和他们是俩圈子。
他们也不读书,日常都不会去书肆逛。
自然也不好意思,也不敢随便打听人家的事儿。
即便知道有个小少爷在书肆,他们也不会也不敢派人随便打听或者尾随的。
一是没必要,二是不能得罪谢家。
除非有利益关系,谁整天派人尾随别人呢?
所以大家并不知道谢家小少爷带着一个农家小子读书,那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