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2)

沈宁:“你说高里正会买咱豆腐方子吗?”

裴长青摇头:“我感觉不会。就和咱算的一样,在村里卖豆腐赚不几个钱,利益不足以打动人。”

沈宁:“咱自己卖豆腐赚钱太慢了。”

他俩细算算和高里正的看法差不多。

在乡下赚不到钱,村里人太穷了。

你可以免费让他们出力帮忙干点活儿,甚至可以跟他们要把菜,但是你甭想赚他们一文钱!

因为借粮食会还,帮忙干活儿也会还,你赚了他们的钱他们可赚不到你的。

他们的钱用一文少一文,轻易不能花。

即便是用豆子换豆腐,一斤换一斤是绝对不行的,他们虽然不会做豆腐,但是他们泡豆子焖豆饭都有数的,多少东西吃几分饱,能顶多少时间不饿。

你豆腐虽然吃的时候饱腹感强,但是一斤豆腐肯定没有一斤豆子坚持的时间久。

那他们就能算过账来,觉得亏了。

别笑话他们,他们这个经济条件不接受你的好吃、更有营养、更好消化之类的理由,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吃饱。

现代那些农民工,宁愿买三块钱一大碗的面,也不会去吃十块钱一碗的更好吃、料多、更干净的面。

所以他们要靠豆腐赚钱,也只能是小钱钱,一天做一板,自己吃不完就卖掉,而且不能占用裴长青这样的劳动力,只能用裴母。

这时候小鹤年仰头道:“爹、娘,我和珍珠可以去路边卖吃的。”

今天那个萧先生给了28文,就算他不差钱多给了几文,那别人赶路累了会不会舍得花两文钱喝豆浆,三文钱吃豆腐花、饼子什么的?

他听爹娘算过账,豆子一斤不到四文,自家的豆子更便宜,三文都不到。

一碗豆浆卖两文真的很赚了。

关键是来往人多不多,一天能卖几碗。

今儿萧先生路过来买吃食,沈宁和裴长青当即也生出这样的想法,能不能在路边摆个小吃摊儿。

能是能,但是问题也不少,赚头应该也不大。

南边官道走的人多,有钱人,应该说会停下来吃路边东西的有钱人少,因为大部分有钱人骑马、坐马车直接去龙庙镇,根本不会停下来。

那他们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步行、挑担子、推车甚至骑驴的小商贩、行路人,不包括附近干活儿的农人。

如果不费劳力的话,那当然卖了就是赚了,再少也是赚头儿。

小鹤年就是这个想法。

反正他和珍珠没事儿,去路边坐着边玩边卖吃食也挺好。

他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爹娘听。

“不去卖,一文也赚不来,去卖了,哪怕卖一碗那也能赚点。”

沈宁听得心软软的,牵起他的小手,笑道:“阿年真顾家,处处为家里着想。不过你们去路边卖东西爹娘不放心,万一碰到拍花子的呢?你和珍珠生得这么可爱,拍花子的可稀罕了。再者路边风大灰大,豆浆和豆花容易落灰,别人吃着埋汰。”

小鹤年:“我们会用笸箩盖垫包袱什么的盖好的。”

随即他不吭声了,因为意识到刮大风的时候盖好也没用,刚盛出来呼啦一蓬风沙过来,碗里盆里都是,那都糟践了。

“那,我们风小的时候去,还可以领客人回家吃。”

沈宁:“咱们这里离龙庙镇就五里多路,人家再走一会儿就到了,不非得搁咱这里吃喝,只有偶尔的走不动或者嫌镇上贵的会从咱这里买点,那样的人也没几个钱。”

小鹤年还想说今儿那个萧先生,又觉得娘说得对,可能偶尔有这么一两个人过来买点吃食。

不过,冬天呢?

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