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芙蕖还算安然?无恙,迟渊悬着的?心稍稍安定,“禁军”们哗啦啦跟了上去,他也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一并离开。

等这厢人?都散了,傅子宁才送拐角里现出?身形,想到迟渊与芙蕖非比寻常的?关系,她陷入沉思。

或许,这就?是帝后的?心结所在。

倘若姜元义再一次的?宽容,换来芙蕖再一次的?背叛……

对,一定要让他亲眼看?见,痛彻心扉,让他知?道?自己所爱之人?不过如此,他才能醒悟,才能明白谁是真正为他着想的?人?。

无论是出?于报复姜元义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为了傅家的?前程,傅子宁都做好?了打算。

只等一个机会。

启程回宫时,李内侍向姜元义禀报了情况,姜元义听?罢,对此没表露任何情绪,只吩咐人?起驾回宫,路上时,他依旧与芙蕖同?乘一辇,态度与做太子时没什么不同?。

芙蕖起先不想搭理,然?而众目睽睽之下,她怕自己的?行为冒犯天威,给迟渊或其他人?招来祸事,遂极力把昨夜不愉快的?事抛在脑后,勉强与姜元义搭话,不过大多时候还是姜元义在说,她只心不在焉的?附和几个字。

姜元义似乎有心让她们的?关系恢复从前,没再摆帝王的?架子,一连数日皆是如此,芙蕖渐渐的?,回应他的?话多了些,但仅停留在客气的?程度。

然?而这样的?情形,传回宫里便是帝后恩爱,伉俪情深。

其中?也有不少风闻奏事的?言官,不知?从何处听?说了芙蕖曾与北辰余孽关系匪浅,而此人?更是为了芙蕖与禁军厮杀云云,足以证明传闻属实,隔日早朝,言官们纷纷上书弹劾,斥皇后不忠不贞,勾结外男,甚至上升到她通敌叛国,应即刻处死的?程度。

面对满朝文武的?质疑猜测,姜元义便想到在驻跸别院时,李内侍私下回禀的?那些话。

“众卿有所不知?,你们口中?所说的?北辰余孽,早已暗中?向我姜国投诚,且昔日他与皇后有兄妹之谊,朕已册封他为忠义伯。”

此话一出?,便是力保皇后的?意?思,有言官再欲进言,旁边的?同?僚拼命使眼色,提醒对方想想还在诏狱待审的?傅相,想想那些因看?不惯皇后,被扣上莫须有罪名夺去官职的?昔日同?僚们。

道?理再大,也大不过圣心,只要芙蕖这位皇后还在陛下心里,任谁也拿她没办法,除非,有人?能拿出?确凿的?证据。

方才还要开口的?言官立时闭了嘴,他是傅相一手提拔上来的?,之所以进言,也是受人?所托,但眼下,还是自个儿?性命要紧。

一转眼,吵吵闹闹的大殿安静下来,落针可闻,礼部官员为了缓和气氛,出?列询问筹办太后圣寿节一事,这才将话题引开,开展了新一轮的?讨论。

半个时辰过去后,无人?再奏,姜元义疲惫地挥挥手,散了早朝,准备移驾凤仪宫去见芙蕖,太后宫里却来人传唤。

“陛下,太后娘娘有请。”

自找回芙蕖后,傅相的?案子就?定了,只以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等诸多罪名,判了罚没家产,杖三十,流放三千里,傅氏嫡系不得科举入朝,男丁从军,女眷罚入教坊司为奴,这已是看?在太后的?情分上轻判了。

因为案子过了三法司,判决已昭告天下,即便傅太后再想闹也无济于事,姜元义便没再让人?盯梢,毕竟,他不能囚禁太后一辈子,这会被世人?诟病的?。

傅太后也是在昨日姜元义一行人?回宫后,才知?道?傅家倒了的?消息,第一时间?让人?把即将罚入教坊司的?傅子宁带出?来,以女官之名留在身边。

救出?傅子宁,其一是血脉关联,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