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1 / 2)

弘历顿时神情一滞。

他定睛看去,尊贵的皇后娘娘依然态度恭敬,眼底却分明在说。

有完没完了?儿子已经认错,还不快让他起来?!

弘历尴尬地轻咳一声:“朕知道了,永琰,你起来吧。”

魏敏满意地收回了手。

第171章 第171章皇上的聪慧英明,对人……

要魏敏说,伺候现在的皇上就像伺候一只大猫。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哪根筋搭错了就要轻咬你一口,但你知道,你在他心里的分量还是挺重的。

而魏敏在其中早已游刃有余。

再加上永琰也学乖了懂事了,懂了为臣之道与为子之道的分寸。

所以最后八年,她日子过得相当平静,也很愉快。

她常常和皇上在林间小道散步聊天,偶尔也随皇上一起骑马不服老,有时候兴致来了弄两根鱼竿一起钓鱼,又或者是怀念年轻时候再玩一次Cosplay。

有一天,夕阳西下,圆明园后湖波光粼粼。

魏敏陪皇上坐龙船赏景。

他突然说:“敏敏,朕累了,不想做皇上了。”

魏敏下意识转头望向他,脑子还没反应过来。

他说:“圣祖仁皇帝文治武功开创盛世,也只御极六十一年,朕虽自诩武功十全,却也不敢跟皇祖父并肩。从雍正十三年到今天,朕已经在位六十年,寿数八十有五,实在垂垂老矣,精力不济,再难以执掌江山。”

“朕决意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退政归闲。”

弘历看着魏敏呆愣愣的脸庞,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调侃道:“敏敏,你要做太后了,开不开心?”

“皇上……”

“领旨啊。”

魏敏终于反应过来了,起身跪在地上:“臣妾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继而船上所有的闲散官员、侍卫、太监宫女全都反应过来了,他们生平头一次遭遇这种事情,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能随皇后一起齐齐跪下:“微臣/奴才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旨既下,断无更改或者收回的道理。

不管前朝掀起了多大的波澜,有多少官员上折子表达挽留、不舍和拍马屁,新旧朝廷的更替依旧在皇上的掌控中平稳推行下去。

乾隆六十年冬,永琰正式登基为新帝,次年元旦新朝改元,号嘉庆。

敏也随太上皇搬到了东六宫旁边的宁寿宫居住。

宁寿宫很像一个迷你简略版的紫禁城,也分外朝、内廷和花园。大臣们从东华门进宫,向西是养心殿,向东便是宁寿宫,而位于最正中的乾清宫早在雍正时期就变成了皇帝大婚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早就不住了。

太上皇搬到宁寿宫住后,越发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每日读书写诗、吟风弄月,待奴才们也十分宽仁。

永琰也做得非常好,虽然已经是皇帝了,但每天早上先过来给太上皇和魏敏请安,再去上朝,晚膳时分也要过来请安,向太上皇请教处理朝政之事,并请太上皇拍板定论。

只是有一件事。

“皇帝,你怎么又跟和绅杠上了?”

“额娘,这次真不是儿子道听途说,意气用事。”永琰翻开几本折子递给魏敏,“您看,儿子登基以后,发现下面的官员们贪污成风,不仅朝廷拨出去的银子他们要贪,他们还巧立名目大肆搜刮百姓,致使西南多地出现大量失地流民,这些流民不停地往川楚山地汇聚,于朝廷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他叹了口气:“这些贪污的官员们为了保住官帽,纷纷向和绅靠拢,向他孝敬大笔银子,形成派系。长此以往,朝廷廉洁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