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本是这么一说,大约是人老了就容易有这样的感慨,可一瞧皇帝不知又想到哪里去了,就知道这话不该说,徒惹了他担心。

于是转而又说起旁的事情来:“我又想起你刚刚亲政的那会儿,可真是少年心性,半点儿委屈都受不得了,如今可长进太多了。”

皇帝也是一笑:“孙儿那个时候也是年纪小,容易冲动。”

若是今日之事放在他那个年纪,这些可有可无的俄兵,他自然是和前线的将领们一个想法,杀!

若是和谈不成呢,那就继续杀!

总会有把敌人杀服了的那一日的。

少年人总是会这么想。

若是把如今的他放在那个时候,皇帝是绝对会让自己忍一忍的,为了一时的意气的,为国家和朝廷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这样的事情,不划算。

哪怕最后他依然成功解决了鳌拜,平定了三藩。

可前头那件事儿是玛嬷告诉他一定要安抚老臣,后一件事,则是用千千万万将士的性命的平定的,足足五年的风雨飘摇,多么惨重的代价。

一晃过去了这么多年,当皇帝回过头去看,才意识到那时候有多么惊险。

然而也是那五年,他成长良多,一举坐稳了皇位。

哪怕动乱一开始由他引爆,可现在也没人敢提这个了,平三藩已经成为了巩固他皇位的功绩之一。

太皇太后笑容里有欣慰也有怀念:“你做得很好!”

......

天气转入秋凉,而后渐至寒冬,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是禁不住冬日的,太皇太后因此常驻温泉行宫,皇上更放心不下,时时出宫前去探望。

也亏得他年轻力壮才经得起这么奔波,为此,皇帝还很是得意。

然而,太皇太后的身体还是如风中残烛般,日复一日地衰落下去。

皇上前朝事务终究繁忙,不可能把全部心思用来侍奉太皇太后,自然就是后宫中几个有名有姓的嫔妃去代劳了。

大家领着孩子们去她跟前说说话,盼着她老人家能早些好起来,然而太皇太后一向不忌讳这些个,加之疾病缠身,脾气再好的人也有暴躁的时候,有时候不愿意喝药,还要跟人急,说:你们自撒手不要管,叫我痛痛快快地去了又如何呢?好过如今躺在榻上连个好觉都睡不得了!

这话自没人敢转述给皇帝,但皇帝如何能不清楚玛嬷的脾性。

叫他不管那是决计不可能的,只好叮嘱嫔妃多担待一二。

在这样略显压抑苦闷的氛围中,胤禩搬出了启祥宫,搬入阿哥所,也进了上书房读书。

攸宁把能做的都做了,系统多给的灵液也早就分批次让他服用下去,只要他身体健康不生大病,其余的她也不担心。

再者,如今太皇太后需要人陪侍的时候越来越多,胤禩呢,越长越大,有了自己的脾气,她两头也照顾不过来。

也许是因为身上常年带着系统给的取暖/降温神器,以及具有各种能安神啊,使人心情好的熏香身体乳之类的她自己用久了也习惯了这种味道,陪侍太皇太后的时候,她明显也觉着舒服了许多,因此她待在太皇太后身边的时间也更长了。

皇帝不是个迷信的人,可这会儿还是忍不住念叨起了这个,早在几年前太皇太后就病重过一次,那时候宁妃也是在场的!

他鬼使神差的,背着太皇太后把她以前惯用的那些喇嘛们召进宫,悄悄给了他们两个生辰,叫他们好好算。

算出来的结果也果然如他所想,宁妃的命格对太皇太后是有好处的。

她的命格越好,越能旺太皇太后。

一个人的命格要怎么再好?对于后宫嫔妃而言,自然是位份高低了,最高莫不过皇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