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乐不知该接什么话,微微低下头。她心中很不自在,觉得还是没有把自己表白清楚,还是令计晨误会了。她不希望计晨以为自己嫁给王爷是为救他,为她担忧愧疚。可是要解释个清楚明白,看似只需简单几句话,要她开口却异常艰难。
她在心里搜寻真诚而又合适的说辞,终于开口道:“虽是无意中去到王府,如今也算得了安稳,无可抱怨,请晨大哥放心。”
“那便好,不说这些了。你不是立即要走吧?”计晨问。
“我还可以待一会儿,怎么了?”
“我也有一事想问你。”
第53章 你快让我没耐心了,柳乐。
“晨大哥要问什么?”
计晨却不答, 感慨道:“快十年了,那一年我和禹冲兄弟都满十五岁,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次课, 之后便不教我们了。上完课, 老师对我们每人又各有一番勉励, 先叫我到跟前说完,再叫禹冲。
“我舍不得离开学堂, 想多看看, 便四处乱转, 走到一间屋子, 发现你一个人坐在里面,咬着笔杆, 皱着眉头。我就过去问:‘你在这儿发什么愁?’
“连你乌溜溜的眼睛都没精打采的, 你回答说:‘昨日的功课没做,爹爹罚我, 要我多作一篇诗,作不出来不许我回家吃饭,我肚子都饿扁了。’
“我便问你题目, 替你作了一篇。你看了后拍手笑着说:‘晨大哥, 你作得比我好十倍。’我说:‘那你赶快抄一遍, 一会儿拿给老师看, 回去吃饭吧。’
“可是你又说:‘这不行,要是我作, 比你差远了, 爹爹一下就看得出来, 他发现我撒谎肯定更生气,还要生你的气, 那就糟糕了。’
“我说:‘我不怕。再说老师未必发现,谁说你作不了这样好?’我还要再劝你,禹冲过来喊我,我便和他一道走了。但我心里还一直想,最后你到底是自己作了,还是拿了我的,老师有没有发现,有没有生气,你到底吃上饭没有?
“过一段时日我再去老师家。看你还和往常一样乐乐呵呵的,心想大概没有另生出风波。我没找到机会问你,过了那天,以后再问就更不好意思开口。可我心里总是惦着,后来咱们……那日我想问,又错过了。若是今天不问,恐怕我要惦记到坟里去了。现在你能告诉我,那天我走后,后面事情究竟是如何?”
柳乐听了这些话,一时百感交集,“实在对不住,晨大哥。小时候的事我不太记得了。”
“看来一直是我一厢情愿。”计晨苦涩地笑道,“其实从那日起,我就下了决心,总有一天,我一定要娶你。”
“那时我们还多么小。”柳乐忍住伤心,强笑着说。
其实她记起来了:当日计晨走后,她立即把诗抄写一遍,边抄边想他这么容易就作出来,还作得这么好,自己苦思半日,却连一句都没有,看着面前纸张,越看越沮丧,趴在桌上迷迷糊糊睡了过去。过了不知多久,惊觉父亲站在身边,她抬起头,父亲问:“这是计晨替你捉刀?”
她急忙跳起来回答:“我怕受罚,叫晨大哥过来,央求他为我作的,只是怕爹爹发现责怪,不敢用。”
说完,她才想起计晨的诗稿已被她藏到一边了,父亲手里捏着的确实是她誊写后的纸。既然不是辨出笔迹,父亲又是从哪儿识出的?她好奇地问:“爹爹如何晓得是晨大哥作的?”
父亲失笑道:“怎么不晓得,到底少学几年,你还作不了这般好。”
她不大服气,心想换了郑光礼来作就未必看得出了,他还比我大三岁呢。郑光礼也是父亲一个得意的学生,半年前已“出师”了。父亲那些学生的水平她全清楚:她虽未和他们一同读书,但父亲批改文章时,她常立在旁边看,也看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