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疾驰,连换身衣裳的功夫都没耽误,穿着嫁衣进了大清门。
康熙守在胤禩床边,见她这副装扮,能想到她将要付出什么代价,便允诺:“治好了朕的儿子,朕必不让你受责难。”
张姝磕了个头,谢恩的话没说,只道:“民女现在就为贝勒爷诊脉。”
就像去年发生过的事儿重来一遍,在她的诊治下,胤禩又一次转危为安,慢慢康复起来。
太医们反复研究她的针法、药方,虽公认确有精妙之处,却也都觉得并没有比他们高明多少。
于是紫禁城里人人都说,张大夫是八阿哥命定的救星。
张姝进京后,与她只差一场婚礼的未婚夫也紧随进了京,就在内城客栈里等着接她回去完婚。
可是从秋到冬,一直到年关,连只言片语都没等到。
倒是听了很多风言风语。
‘那位爷,早到了分府单过的年纪,连爵位都有了,却迟迟不娶妻,就因为他那里不行。’
‘这种病,吃药没用,只能在床上治,所以才找了个女大夫。’
‘去岁治过一回,好了,没全好,女大夫留了一手。那位爷只跟她行,跟别人还是软。这才被接回来。’
‘穿着嫁衣进京的,这回铁了心要飞上枝头当凤凰了。’
他本来没全信,却收到父亲来信,让他写一封退婚书。
离家时,父亲交代他,“无论外人说得多难听,在皇上看来,张姝为救
皇子弃嫁,乃是舍己忠君之举。咱家若有一丝不满,必有小人进谗。是以,不仅不能退婚,还要将她风风光光得接进门。”
现在要求他退婚,只能说明,这人,皇家要了。
第22章 第22章胤禩纳妾
皇子成婚并没有固定的年龄,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相看,十五六成亲,晚一点,也有十七八岁的。
胤禩的婚事一拖再拖,既与他自己大病两场有关,也有康熙的考量。
随着太子年长,储权开始威胁皇权。
发生于康熙三十三年的“拜褥事件”,令康熙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威胁。
那一年太子二十岁。康熙准备带众皇子在奉先殿进行家祭,命礼部拟定祭祀礼仪。礼部将皇帝和太子的拜褥都放在了槛内,而其他皇子的全都放在槛外。康熙不满,叫来礼部尚书,让他把太子的拜褥挪到槛外。礼部尚书担心太子误以为是自己不敬,怕被报复,竟要求康熙下个手谕,以作以后循例执行的依据。
从那之后,康熙就开始拉年长的儿子出来与太子分庭抗礼。
让他们上战场挣军功,入朝堂办差事,代自己祭祀、巡视,攒声望。效果是有的,尤其是长子身边,渐渐聚拢了一些野心家,时不时给太子党使绊子。
可老大暴戾寡恩,真正服他的人不多。老三老四亦各有各的缺点,都不得人心。总之这几个儿子加起来,都分化不了太子党。
反而老八聪明能干,不务矜夸,在宗室和朝臣中有口皆碑。
于是他开始着力培养、提携老八。
老八母亲卑微,族内几乎没有一个可用之人。因此,为他选一个靠得上的岳丈就变得非常有必要。
康熙挑得久了些。
惠妃早就不满了,私下里在康熙面前抱怨过多次。
这回胤禩又一次死里逃生,她更觉得,儿子身边没有女人是不行的。
娶妻她做不了主,纳妾不就是纳个玩意儿,她一句话就拍板了。
等胤禩知道的时候,张姝已被退婚,民间蜚短流长,他若不纳,她回去后娘家不收,夫家不要,只能住在姑子庙。
那种地方多是淫窝,和尚、流民、土匪,无不光顾。比青楼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