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选择跟随丈夫去德国发展是因为?母亲的疾病,需要去德国动手术。继父也跟随一同前往。
梁宛没有?看完公开课,却在这里?意外知?道了第一个故事的后续。
原来程涟书的母亲后来选择了接纳。
继父是一个建筑家,和母亲的心灵共频。
母亲仔细想?过,发现分离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课题。如果爱的人先一步离开,她要忍受死别,要一个人消化痛苦。可如果逃避和那个人在一起,她就?要忍受当下的分离,她也许会懊悔很多年。
唯一避免分离的方法是不相?遇,相?遇一定会创造牵绊,等反应过来想?抽身,已经晚了。
母亲选择遵从自己的心意。
程涟书还提到了她的丈夫。
她唤他周先生。
母亲生病那段日子,周先生同样?不敢合眼?,用自己的人脉联系各国专家,最后才制定出一套手术方针。手术很成功,母亲在德国接受康复训练,每日种花写书。
“我好像想?起来了,我看到过程教授公公的报导,他叫周卫。之前国内有?一个少见的病例就?请他出山当主刀,还上过热搜呢。”
梁宛没作声。
她已经不惊讶了。
从进礼堂起,她心里?就?升腾起强烈的预感。
她不喜欢把世?界上的巧合都定义为?有?意为?之。但巧到这种程度,实在是欺骗不了自己。
程涟书,恐怕就?是周沥的母亲,也是梁宛的房东。
陈蔓,不对,程蔓,周沥的妹妹,也是程涟书的女儿。杭州人常常不分前后鼻音,她下意识以为?所有?人都是。
梁宛很难描述自己推导出真相?后的心情。
生气?可能有?点吧。
周沥瞒着她给?她找了房子住,她被“安排”了。梁宛不喜欢被安排。当然她也不会矫情到去责怪周沥好心的举动。
但她确实不太舒服。
这种不适像被蚂蚁咬了一口,不是会致死的那种蚂蚁。
梁宛一口接一口喝着水,心也跟着浮躁起来。
程涟书沉静的嗓音透过话筒,从音响里?发出来。她离一个音响近了些,滋滋的电流声突然打断讲话,发出呲花一样?的炸裂声,简直如同梁宛的心情。
程涟书不慌不忙捂住话筒,走远,继续娓娓道来。
中间一大段时间,梁宛的大脑都没法接受新讯息,像空白的琴键。直至程涟书开始回?答学生的问题。
有?个女生说自己是极度容易内耗的性格,她一边心疼自己被爷爷奶奶轻视的父母,一边又?怨恨他们,怨恨他们不争,怨恨他们只知?道把负面情绪向下传递,最后感染她。
她觉得自己很矛盾,很自私。
“不,我绝不会用‘自私’这两个字去形容你。”
程涟书说。
“你学不会狠下心怨恨他们,做不到斩断和他们的根源,是因为?你有?‘不忍’,真正自私的人是不会不忍的,除非这个‘不忍’是装给?别人看的。”
梁宛拧着瓶盖,越拧越紧。
讲座延长了十分钟,还是有?很多举起的手。
最后只能由?另一位老师出面宣布停止,对程涟书表达了感谢。
结束之后,小庄说要去找程涟书合影,抓着梁宛的手就?要出去。但礼堂的人太多了,她们还被堵在座位上。
一旁的男生忽然出声:“同学,你是哪个系的?”
梁宛的思绪很远,有?点迟缓,小庄开玩笑道:“她是英语系的。”
“可以加微信吗?”
梁宛回?神说:“我二?十九岁了,还要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