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原地踌躇了片刻,终究还是没说出口。关掉手机,起身去拿衣服洗澡。
她洗好澡出来,周缺已经不在这里了,孟照照走到门外,往对面看了一眼,书房的灯亮着。
细细的一节脚踝旁是睡裙的飘荡流苏,孟照照看着正对面的那扇窗户,明明是关着的,并没有吹进来的风,但却有点冷。
脚趾在地上蜷曲,她盯着地面发了会呆,突然心里也有点冷。
其实今天的气氛好好的。
他们一起吃饭,虽然遇到了周妩,但也没有什么,在车里他还亲呢的和她说话开玩笑。
但又被那一句话打破了。
虽然他向来心思内敛,但孟照照仍旧能听出他那句话里暗含的不悦。
事实上,他对自己和他家人接触这件事有些冷淡,甚至厌烦。
他们第二次在一起是夏天的末尾,那个时候她研一开学。再一次和好,她开始也有些拘谨。
过了一段时间,她就没那么“矜持”了,又粘着他又喜欢撒娇。
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因为家庭经历的原因,她十分渴望被爱,当然,周缺有时候的冷清也时常让她觉得不安。
她从周缺的身上得到了关爱,就像是一个在沙漠行走的旅人,周缺是她的甘霖,干渴的旅人总是喝不够水,孟照照得到一点,就希望他能给得更多。
那时有个室友毕业就和初恋男友结了婚,孟照照不免羡慕感叹,她虽是随口一说,但也存了几分试探的心思。
周缺向来很会把握人心,也能看穿人心,孟照照在他眼前纯粹是白纸一张,他很快就明白,这是孟照照在试探他。
那次他看着她的眼睛,近乎冷淡的直言说:“孟照照,我之前说了我是不婚主义,看来你觉得我是开玩笑的。”
孟照照被他的表现搞的又窘迫又难堪。
她向往家庭,一直以为这句话只是他游戏人间,故作高深的随口一说。
当然,那个时候他们刚有过亲密接触,她自然认为情人爱浓,并且有些生气他为什么不能为了她放弃这什么看起来就不正经的不婚主义。
周缺是真的动了火气,讥诮道:“我不是浪子,也不需要回头。倘若你不能接受,现在就可以走。不过,我认为我很早就和你说过我不会结婚,对吗?”
是,他很早说过,但爱一个人,却不肯进入婚姻,这是真的爱吗?
她思考这个问题,心里沉甸甸的乱成一团。
这次吵架之后,他们有半个月没有见过面,这段时间,她冷静下来,认真去查了不婚主义的理念,深入了解了这拨人的想法。
她发现这些人也有自己的伴侣,并且很多终生到老,他们只是恐惧婚姻,不愿意被形式牵绊住。
当你了解了一件事情,就不会妄加评论。她开始纠结自责,周缺说的对,他一开始就说了自己是不婚主义,并且那个时候孟照照一点也不在乎这件事,甚至还大言不惭自己也是。
现在她翻脸要他改变,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是个骗子。这场争吵没有必要,反而是她不重视他的想法。
认识到这一点,孟照照十分愧疚,又有点不好意思,她主动去道歉,说了这段时间她对不婚主义的了解,以及她不该不尊重他的意志。
然而,和好后再柔情蜜意,这场争吵依旧留下了一点后遗症。
就在这年的中秋,周奶奶不知道从哪听说了她,要周缺带她回家吃饭。
周缺知道这事之后,脸色相当难看,孟照照解释自己并不认识周奶奶,也没有通过别的渠道让周奶奶知道了自己这个人的存在。
辩解之余,自然也有委屈丛生,她是他的女朋友,外婆也知道他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