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即便是有人模仿你的文章,想蹭些热度容易,但要超越你估计很难。”
忧郁の游鱼:“当然是真的了,有几个工作室啥也不干。
天天在我后面盗文章,结果反而混得粉丝比我还多。”
似乎是怕林灰不相信,忧郁の游鱼还发给了林灰几个链接。
林灰点开一看,是几篇跟风忧郁の游鱼攻略的文章。
这几篇攻略也是从《HillClimbRacing》里车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其中一个叫“泗閁工作室”在微博上发的攻略文章赞数居然比忧郁の游鱼发布的文章赞数还多。
林灰点开这个叫“泗閁工作室”的主页。
好家伙粉丝数居然七百多万,果然要比忧郁の游鱼粉丝还多。
这个工作室写的文章跟忧郁の游鱼发表的文章几乎一模一样。
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忧郁の游鱼在表述时的措辞时: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HillClimbRacing》里玩家的默认车型。
该车速度中等,稳定性不高,翻转后稳定性很差。”
而“泗閁工作室”在微博上发的攻略文章在表述时措辞却是:
“……《HillClimbRacing》里玩家的默认车型。
该车速度为5,稳定性参数为3,翻转后稳定性会衰弱70%。”
涉及到《HillClimbRacing》里车辆性能的描写时。
“泗閁工作室”给出的攻略完全都是精准的量化分析。
正是这种量化分析让林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
作为游戏的开发者,林灰很清楚。
这个工作室给出的量化数值有点过于准确了。
这些数值并不是胡乱给出的,林灰开发游戏时设置的参数正是如此。
利用工作室提供的这些数值,可以轻松的将《HillClimbRacing》里的车辆进行机动能力方面的复现。
为什么一个游戏攻略工作室却这么热衷于获得精确的游戏内数据呢?
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玩家吗?
可玩家知道车速在内的各种参数具体怎么量化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
还是说这个工作室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获得精确的游戏内数据只是为了更方便的做游戏攻略?
这更是没必要,不需要具体的游戏内参数似乎也可以将攻略做得很好。
忧郁の游鱼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么?
不止上述这些疑点。
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泗閁工作室”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这些准确的数值呢?
要知道林灰在游戏中可没有将这些数据标识出来。
换位思考一下。
林灰如果想获得一款游戏里未公开的数
据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有很多。
但最简单直接且利于长线“发展”的方案只有一个破解该游戏。
林灰弄得《HillClimbRacing》是在iOS端的游戏。
iOS端的沙盒机制虽然不错,但并不是万能的。
涉及到一些不算复杂的小游戏,林灰单打独斗都能破解。
对于一个工作室来说,想要破解似乎更不是一件难事。
加密和破解是技术和成本的较量。
加密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假。
但单机游戏的加密所需要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那等于是固定的靶子,
游戏上线之后,就几乎没办法改变加密的模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