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不顾周身炽热,冲烟冒火,径前抱之而出。其鬓发焦枯,衣角燃灼,而神色坚毅,未露丝毫惧意。众人见后安然携婴而出,咸以为神明显佑,伏地高呼‘神迹’,声震四野,皆赞王后之仁德慈爱,勇毅非凡,传颂之声不绝于途。
及火灭事定,后见兵民疲敝劳顿,形容憔悴,心忧不已。即颁懿旨,开内库,拨库银数万两,赈济抚恤受灾之众。或施粥饭以饱腹饥馁,或赐医药以疗愈伤病,或给布帛以蔽体驱寒,或助修以安身立命。百姓得此恩泽,咸颂王后之贤明,感恩戴德,奔走相告。
由是,王后仁德之名,播于朝野,传于四方,后世论及,皆赞其慈惠之行,为千秋之楷模也。”
太史令来时,荷华已从火海里出来。救火一事,太史令大多从周围人口中拼凑而出,许是无意,许是当时确实人多口杂,公子摇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隐身而去,及至这篇王后本传,也不曾留下只言片语。
时鸣思忖过后,接过太史令的笔,在未写完的竹简后又补了一句:
“史臣曰:王后之德,仁厚慈爱,救婴于危难,济民于困厄,其行也善,其心也慈,真乃母仪天下之风范,垂范后世,德音流芳,当为万代所敬仰。”
停笔之际,他遥望重翟车远去的方向,眼睛仿佛笼着薄纱雾气的湖泊,潋滟水光里倒映着新雨过后的苍翠山色。
阿姊,并非时鸣心胸狭窄。
当世,后世,你若想名垂千古,便只能孑然独行。
无人可拂逆你的光芒,天命之下,众人皆为你的影子。
马蹄踏在坚实的官道上,扬起阵阵尘土,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重翟车缓缓前行,以金钩挽起的车帘在风中微微晃荡。
上车以后,荷华便命人撩起帘幕,一路坦然接受沿途百姓的窥视与跪拜,及至紫宸宫前,她才让念薇重新放下车帘。
然而车帘才放下,马车突然停顿,有小黄门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王后殿下,太后娘娘有请。”
荷华正准备下车,重翟车外传来一个郎朗的声音:“母后身体欠佳,若是王祖母记挂,摇光愿意代为探望一二。”
听见摇光的话,荷华微微一怔。
迟疑片刻,她最终还是命念薇挽起车帘,只见摇光立于小黄门身侧,沾染了烟灰的白衣还未曾来得及换下,然而整个人依旧爽朗清举,若林下山风。
四目相接的刹那,他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微笑着向她敛袖作揖:
“回宫以后母后早些歇息,身体为重。”
荷华点点头,算是答允他的关心。
就在摇光即将跟随小黄门前往冷泉台的时候,荷华忽然又叫住对方,“大公子。”
他回头看她的一刻,她弯了弯唇,粲然一笑,仿佛桃花灼灼,漫山遍野,一路摧枯拉朽地开放,漂亮得惊心动魄。
她说:“你看,太阳升起来了。”
日影融融,他不觉抬头,只见远方的天际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艳艳欲燃,万道金光洒向大地,似要将世间一切黑暗驱散。
第44章 惊变(1)中宫失德,为何非要救她?……
冷泉台。
已是深秋,庭院里荒草丛生,高过人头,几株枯树歪斜地立着,枝干扭曲,好似张牙舞爪的鬼魅。地上的砖石破裂不堪,缝隙间满是青苔,行走其间,时有不知名的小虫簌簌爬过。
自从雍王事变之后,摇光已有十几年未曾来过冷泉台。哪怕是当年自浮玉山得了百年人参,也是令宫人代为赠送。
依稀印象里,父王斩杀雍王的那天,自己不过四五余岁,暮色残阳融于天际如同血染,他见父王拖着太阿剑自宫道上缓步走过,长剑沥血,在沿途的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