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忖片刻后,探身上前,握住他的手:
“等哀家两个时辰可好?”
他没说话,只是轻叹口气:“你既临朝听政,还是以国事为主,我自己去吧。”
上午荷华先是去御书房看了几本关于雁云郡边防的奏折后,将樊蓁蓁和姜璘、廖若三人召到了集议堂。
姜璘应是
提前做了功课,简要向荷华介绍了目前北疆的情况。
现如今北疆一共有七个部落,分别是风炎部、秣禾部、烈阳部、疾霆部、昊英部、敖汉部、科沁部。
其中风炎部与烈阳部都是实力强劲的大部落,分别占据了呼延河畔最好的几个草场。
但是去年年初的时候,风炎部的老大君去世,本应是由世子敖日继承王帐,却被苏日勒以世子年幼难担大任为由,抢了大君之位。两名大汗王因为不满苏日勒的行径,分别起兵反叛,虽然最后被苏日勒以强硬手段镇压,但由于战死人数过多,导致风炎部元气大伤。
如果明年的忽里勒台大会,风炎部依旧是现在这个样子,恐怕苏日勒难保北疆可汗的宝座,毕竟烈阳部的大君在草原上比他更有威望。
这大概也是苏日勒急于与宸国结盟的主要原因。
他需要这个盟约,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听完姜璘的介绍,樊蓁蓁犹豫着开口:“其实微臣也觉得,能与北疆结盟,互通商市,对边关百姓更好……”
见荷华注视自己,她继续道:“我在雁云关呆的那两年,蛮族其实很喜欢中庭的籴谷、棉布、丝绸和井盐,尤其是井盐,草原缺乏产盐地,所以边境经常会有行商以盐易马。”
荷华颔首:“哀家也觉得,结盟一事利大于弊,毕竟宸国若想统一中庭,还有晏、雍二国为劲敌,实在不好再与北疆起干戈。只是苏日勒提出双方互换人质……”
她叹口气:“哀家想不出能让谁去。”
“微臣心中有个人选,只是不敢说。”樊蓁蓁斟酌片刻,道。
“你说。”
樊蓁蓁轻声道:“微臣觉得,可以让大公子前往北疆为质。”
此言一出,满座皆静。
见所有人都在看自己,她整理了一下措辞,道:“众所周知大公子被先王所厌弃,先王也是因他而去世。但另一方面,大公子为先王长子,在军中声望极高,而陛下年幼,又是女君,之前丰泽郡的民谣能传播开来,其实也证明……民间有不少人,是希望大公子继位的。”
荷华没有说话。
樊蓁蓁又道:“风炎部大君苏日勒之所以想将三王子送到天耀城来,也是为了彻底断绝风炎部那些想三王子继位的汗王的念头,所以微臣觉得,效仿风炎部大君之举,将大公子送往北疆,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能彰显我大宸与风炎部交好的决心,一方面能防止大公子东山再起,让宸国宗室不再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樊蓁蓁这一席话说得有理有据,让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见荷华沉吟不语,她的唇边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樊蓁蓁是个执拗,疯狂,认准死理就不会回头的姑娘。边塞的风霜没有磨去她的桀骜,反而让她整个人更像一柄出鞘的宝剑,寒光凛冽。
因为玄止的骗婚,她对齐姓宸氏的王族产生了生理性厌恶,再加上摇光曾经斩断她兄长樊离期的双手,所以存心报复也好,为宸王考虑也罢,她是发自肺腑地觉得不应该把摇光再留在宸国。
荷华也承认,她所言在理。
只是……
她平复一下心情,道:“晏、雍二国尚在,大公子于军务上确实有几分天赋,若宸国征战一事尽数压于彻侯身上,岂不是令彻侯为难?”
她不动声色地看向廖若,廖若赶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