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座之后,师邝命家童为两人奉茶,荷华啜饮一口茶水后,不动声色地询问:
“太傅如何看这些儒生的请命?”
师邝神色自若,敛袖回答她:“这些儒生借古非今,表面是争论分封与郡县,实则是在质疑宸国新政的根基。”
听到师邝的话,荷华皱眉思索。
自己虽为兆朝姬氏后裔,但当初宸桓王提出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时,她其实是赞同的。
因为兆朝后期之所以如此贫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央的政令无法再传达到地方,诸侯各自为政,甚至反过来削弱中央。
这也是她掌权之后,延续了宸桓王在位时的种种举措,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推翻新政的最根本理由。
但祈天大典后,又有人再度提出改郡县为分封制,这也侧面证明宸国境内反对郡县制的人,为数不少,只是宸桓王在位时期,被他以强权一力镇压。如今璇玑继位,丰泽郡暴乱,再加上临渊君在背后推波助澜,又给了这些声音冒头的机会。
偏偏大典的成功,给了他们恢复古制的支持。
如果这是临渊君颜瑾的后手,那他确实给她出了一个难题。
处理不好,便如师邝所言,是在动摇宸国的国本。
她总算开口:“郡县制不可变,更何况如果恢复分封制,届时必定又要重演兆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不敬天子的局面,哀家为姬氏之女,没有人比哀家更清楚这种局面对一国之政的伤害。”
“更何况……”她顿了顿,艰难地承认,“宸国能有今日如此辽阔的疆土,与先王在位时的郡县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似是没想到太后身为兆朝公主,居然会赞同宸桓王的举措,师邝微微一怔,看她的目光里,不由得流露几分敬佩。
摇光却没有多意外,而是道:“太后所言甚是,不过,郡县制虽能加强中央集权,但这也让父王在征服他国后,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心血人力去维系统治,而被征服国家的百姓,并不认为自己是宸人,对宸国种种举措仇恨颇深,丰泽郡的暴乱,便是最好的证明。”
他叹息:“即便是父王,在位时期,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师邝亦是道:“先王雄才大略,然而他执意废井田、尊法家、绝仁弃义……此等苛政,非王道也。”
面对两人说的情况,荷华颇为头疼,许久,道:
“明日早朝,召集群臣,好好商讨此事吧。”
第143章 清庙(10)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月光爬上飞檐,殿宇青砖泛着冷光。
回宫以后,荷华先去探望过时鸣,确认他病情没有恶化后,方才
回了凤梧殿。因为心情烦闷,她连检查璇玑功课的事情都忘了,精心带回来的两筐蜜橘,也随手搁置在一旁,忘了纷发下去。
她的情况,被时鸣悉数看在眼里。
“老师,你觉得儒生上谏的事,是临渊君所为吗?”荷华离开后,姜璘问道。
时鸣摇了摇头:“麒麟儿,你既然疑问,那便说明,你并不相信。”
姜璘低头“嗯”了一声,道:“凭我对临渊君的了解,他恐怕想不出这样的法子。先前民谣的出现,丰泽郡的起义或许是他的手笔,但这一次儒生的谏言里,无论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对郢国而言,都意味着郢国要被宸国收入囊中,临渊君何必自讨不快,徒增烦扰?”
听见姜璘的分析,时鸣欣慰点头,道:
“诚如你所想,这群儒生的背后,另有其人。”
“老师以为会是……”姜璘欲言又止。
时鸣微微叹息,“分封制恢复后,宸国境内谁最有可能封王立国,那便是谁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