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1 / 2)

冰冷,独然,俯瞰众生,孤高不胜寒。

一个瞬间,她忽然就理解了宸桓王的心境。

太极殿外钟鼓齐鸣,三公九卿执笏跪地,金吾卫甲胄森列如铁铸长城,司礼太监尖细嗓音划破晨雾:

“恭请新王祭天”

璇玑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荷华后,接过太祝手中玉册。一板一眼地按照昨夜小姜姬教自己的,三拜九叩行祭天大礼。而荷华坐在王位上,巍然不动。

当小小的新帝,在内侍的搀扶下起身时,殿内“万岁”的山呼骤起,檐角万枚金铃应和作响,阶下诸侯使臣手中玉璧相撞清音此起彼伏,恰如百川归海,尽入王权天威之下。

荷华重新看向废太子摇光。

“记得昔日太子曾对哀家说过,无论哀家想做什么,你都会始终追随哀家,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现如今,哀家想要一统中庭,完成先王之遗愿,殿下可愿

追随哀家?”

她站起身,从高台上俯视他,眼神仿佛询问:

你会背叛我吗?

你会背叛你和我的孩子吗?

他终于一撩衣摆,向璇玑下跪:

“微臣,恭祝陛下凤体金安,千秋万岁。”

然而在起身之时,他的目光却越过璇玑,以口型无声地对荷华道:

“一切,才刚刚开始,母后。”

第134章 清庙(1)昭昭人愿,岁岁清欢。……

贤才之阶,高洁其阶。众贤咸在,英风不衰。

《诗经兆颂清庙》

璇玑继位,安平郡本应任命新的郡守,不过在太后的示意下,璇玑颁布了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大意就是丹皎享有安平郡内一切政治、军事管辖权。

换而言之,安平郡,便是丹皎的郡国。

为感谢陛下的好意,丹皎决定在紫宸宫过完拜月祭,再返回安平郡。

明月高悬于空,洒下万千清辉,御花园里,灯火与月华相交融,亮得犹如白昼。

悠扬的乐声里,舞姬水袖飘扬,折腰翘首,身姿曼妙如绿萝藤蔓。

青铜鼎内,牛羊肉块炖得酥烂,裹着花椒、生姜与野蜂蜜熬的浓汁,肉香混着桂叶的清苦,漫得满园都是。

除了牛羊羹外,其余菜式,荷华同样精心准备。

每人矮案前都摆着陶缶盛的蓼菜羹,浮着蟹膏熬的油花。

黍米饭蒸得塌软,铺在陶盘里颤巍巍的,边上摆两碟蜜渍梅子,黄澄澄像琥珀,配着鹿脯子切片,咬起来咯吱响。

新酿的醴酒酒色青亮,从冰鉴里取出后,还冒着微微的寒气。倒在漆耳杯里,映着月亮晃啊晃的。

香气扑鼻。

但面对如此美酒佳肴,安平君丹皎似乎有心事,每道菜都只是浅尝辄止。

见状,荷华微微笑着,道:

“安平君尝尝这个,本宫特意命宫中庖厨为你做的,记得你以前在紫宸宫的时候,最爱这道鸮炙。”

她一抚掌,示意侍婢为丹皎端来新烤的鸮炙。

鸮炙外皮焦脆,撕开来能看见肉丝间还渗着油,底下垫的艾草早烤得发脆,香味混着烟味往人鼻子里钻。

丹皎尝了一块后,唇角总算露出些许微笑,又命身旁的宫人,喂给邻座的蓝衣男童一块。

男童约摸三岁左右,眉目清秀可爱,丹皎并未向旁人透露他的身份和姓名,不过自丹皎来到紫宸宫起,他便一直与她形影不离,偶尔会在别人面前称呼丹皎为“舅母”。

第一次吃到鸮炙,男童眼睛都亮了。

忙不迭吞下一块后,又眼巴巴看向丹皎的盘子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