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的众人都忍不住翘首仰望,一道道炽热的目光全都射向了承天门上方的城楼。
此时此刻,大部分的百姓已经忘记方才登闻鼓被敲响时的义愤填膺,他们的心头更多的是对当朝天子的敬畏。
皇帝撩袍坐在了城楼上的一张金漆大椅上,神情严肃,不怒自威。
刚刚这一路过来承天门的路上,他已经听顾渊禀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包括京中有孩童失踪的事,包括一个女童说从宫里逃出来的事,也包括女童的父亲跑来击登闻鼓却被衙差阻拦……
皇帝的眉心深深地隆了起来,形成一个“川”字。
因为大公主所剩下的时日不多了,皇帝从昨日起就一直陪着她,一步也没有离开过景仁宫。
他万万没有想到,才短短的一天居然发生了那么的事。
他唯一的女儿,他的大公主,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他又怎么会任由上清的这等邪术折了宝贝女儿的福气。
第208章
皇帝从高高的城楼上俯视下方众人,第一眼就直觉地望向了登闻鼓所在的方位,这一看,便看到了站在登闻鼓旁的顾燕飞。
楚翊就站在皇帝的身边,霜白的大氅被风吹得鼓起,猎猎作响。
他同样也在看顾燕飞。
顾燕飞没想到楚翊会在这个时候回来,仰首对着他微微一笑,刹那间,宛如枝头花苞在刹那间含笑吐蕊,容色清艳。
皇帝徐徐环视下方众人,道:“都起来吧。”
他的声音在冬日的寒风中透着一丝不明显的疲惫。
大太监赵让扯着嗓门把皇帝的话重复了一遍,尖细的嗓音响彻这片寂静的广场。
那些百姓都有些惊讶皇帝如此平易近人,纷纷起了身。
皇帝的第二句话是:“是谁敲了登闻鼓?”
赵让又把这句话也重复了一遍。
张书生正了正衣袍,身形略有几分僵硬地朝中央走去,来到了承天门的正前方。
女童怯怯地捏着父亲的衣袍一角,如影随行地跟在他身边。
张书生勉强维持着镇定,对着城楼上的皇帝作揖,扬声回答道:“回皇上,是草民。”
承天门正前方的广场空荡荡的一片,两边守着两排铜盔铁甲的禁军将士,禁军没有清场,只是将其他的百姓拦在了两侧。
围观的百姓们站得远,其实看不清皇帝的长相,只觉得皇帝形貌清癯,气度高贵,不笑时,自有一股无形威慑的天子之威。
百姓不由心下惶惶不安,静观其变。
城楼上的皇帝紧接着又问:“是谁拦着不让人敲登闻鼓?”
以班头为首的那一众衙差两股战战,全都不敢答应,可他们不说,自有李总旗替他们说:“回皇上,是京兆府的衙差。”
李总旗心下微沉,知道自己今天坐视这般衙差对普通百姓动手,怕是也逃不了一个不作为的罪名。他心里连京兆尹也一并恨上了。
寒风瑟瑟,吹乱了皇帝下颔的胡须。
皇帝拈须,冷冷道:“宣京兆府尹。”
那些衙差们听着,脚一软,瞬间又跪了下去,惶恐地把头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皇帝又问张书生道:“鸣冤者何人?为何击鼓?”
张书生直到现在心里还七上八下的,惊慌、忐忑皆而有之。
现在箭在弦上,也不得不发了。
他一咬牙,也顾不上怕了,接着道:“草民张闵,状告大公主殿下命人掳劫无辜孩童欲取心头血炼丹治病……”
张闵越说越是悲愤,越说越是激动,两眼通红,胸膛剧烈起伏着。
张闵只说状告大公主,半个字没提皇帝,其实他以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