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2)

西且弥的商人手里拿着六个金币递给卖丝绸的铺子的老板。

商铺老板早就得了消息,卖给西且弥商人的丝绸的一匹的长度是减半的。

西且弥商人对棉布也很感兴趣,用一个金币两匹的价格买了下来。

商铺老板笑的合不弄嘴,除去交给朝廷的商税,他还能赚许多。

于是商铺的老板们提出可以给他们送到住所。

西且弥的商人们又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着,虽然路上时不时会有被他们吓哭的小孩。

最后他们停在了一个卖包子的摊子上,这包子要用华朝的铜钱来买,他们还是看得出来的。

“这个,多扫钱。”

摆摊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她没想到这群大胡子会说华朝话,于是她认真的比划着手指。

“三文钱一个。”

西且弥的商人似乎是听懂了,递过去了钱,买了些包子吃。

“上帝,这比白面包可好吃多了。”

“这味道简直美妙极了,比我的母亲做的果酱馅饼的滋味还要美妙。”

“昨天吃的肉也很好吃,为什么华朝的肉做出来没有腥味?”

第115章 ??馓?骍?  苏识晓翻看着顾一凡和杜傅跟着出海回来提交的报告书, 还有刺桐太守提交上来的西且弥商人在刺桐买了些什么的报告书。

郭姝做事一向很细心,整理的很详细,这些西且弥商人可谓是什么都不放过, 比如汉服的成衣,内衣内裤,用棉花制作的简易卫生巾, 能买的他们都买了。

不过托他们的福,这次华朝赚的盆满钵满, 苏识晓之前还没舍得拿钱出来搞火筒火炮以及大炮的研发,还有三年的义务教育, 虽然不能全城市普及,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可以先实行做一个试点的推广。

现在她太有钱了, 出海一次赚了卖给北凉和南燕五倍的价钱。

于是苏识晓大手一挥, 让工部成立专门的实验小组,研究火器火炮, 经费管够。

同时安宁、宛城、刺桐城、宣远城、原城、蚌城五个城市作为经济标杆率先实施三年义务教育。

有了钱, 下政令的时候下笔带风。

同时那些被带回来的农作物, 已经被户部的农官当成宝贝的供起来了, 尤其是橡胶树,已经移植到了常年温度较高,排水也良好的沙质肥沃土壤, 并且光照足且湿润的地方去了。

橡胶树可真是个宝贝, 只是可惜要过几年才能割胶,不过西瓜,黄瓜, 西红柿, 芝麻, 大蒜不用等几年,她可太馋了。

终于能吃到人间美味西红柿炒蛋了。

这次跟船的船员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一笔不小的奖金,其中关六更是被公费送去读夜校,这样的语言人才,日后不管是搞外交还是搞贸易,都是很需要的。

呵,自己一定要让华朝当世界老大,让那群外国人狠狠地学习中文,让他们考中文四六级。

-

又是一年深秋,随着安宁、宛城、刺桐城、宣远城、原城、蚌城作为经济领先的城市下发了三年义务教育的诏书,不少他城的太守气的直跺脚,尤其是竹兰城与吉城还有的太守。

安宁、宛城,刺桐之类的城市他们确实也超不过,人家是最开始就在女帝治下的,经济发展的自然好,但是原城、蚌城、宣远城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怎么他们就能做三年义务教育的试点城市呢?

竹兰城的太守气到喝了三杯茶,咬着牙说道。

“怎么原城就比竹兰城先进行了义务教育的试点了,论经济我们明明差不多!”

竹兰城的太守只能安慰安慰自己,但是怎么想都想不过,三年义务教育能让这些试点城市多出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