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幸好九州王让她留了下来。

而盛乐这边,不知为何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纸张,上面写着九州王的外祖父齐思给楚帝的信。

文连也捡到了,不过他第一时间不是关心江山的定夺了,而是想起了被留在安宁的汪妤。

他不想让汪妤留下来,不想让汪妤超过他,不想让汪妤去学新的东西,只想让她永远做那个跟在他身后贤良淑德的妻子。

第72章 ????  齐思给楚帝的信被散落在盛乐各处, 庶族的流失达到了巅峰,在失去民心和一半的领土的前提下,屿州百姓又自愿将城门打开, 人民军的军队驻扎在了屿州,楚帝看的出来下一步他们一定攻打云州,若是丢了云州, 他们便剑指盛乐。这一战可以说是至关重要,还在楚帝治下的不少百姓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同样是西楚的百姓, 九州王治下的就能吃饱饭,有活干, 只要肯干活就不会被饿死,还会被律法保护。

而楚帝治下的却被世家压榨, 高额的赋税, 徭役,看不到尽头的日子。

若是大家都这样就算了, 偏偏一部分人过上了好日子, 虽然大家都未开民智, 但是看到别人过好日子, 自己吃不饱,差别只是被谁领导的原因。

难道他们不会逃吗,谁不想过有活路的日子呢, 何况九州王治下还可以识字, 这种从前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成为九州王治下的百姓,交上少许的束脩, 他们的孩子就可以识字, 就连上了年纪的成年人, 也可以读夜校。

谁不想过有活路的日子呢。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舆论可以操纵人心,可以杀死一个人,也能将一个无辜的人变成恶贯满盈的罪犯,因为大部分的人是懒得思考的。

西楚没有退路了,现在只有世家和少许庶族还坚持维护着楚帝的统治。

他们早就打听过了,苏识晓并不承认九品中正制,也不能承认世族的特权,他们只能坚决的维护楚帝的统治。

掠夺者失去掠夺权,剥削者不能再剥削下位者,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他们,是万万不会允许这件事发生的。

他们也明白,他们在苏识晓这里没有底气要求特权,人才,工匠,知识,苏识晓根本不缺,他们无法用垄断来以求特权。

会有无数的无产阶级站起来。

让他们变得强大的从来不是他们本身,而是读书和知识。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学习变成他们口中的世族名士圈。

所以他们害怕,害怕女子,庶民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永远不给他们出头之日,并且不断的打压他们,让他们拥有奴性,永远跪着,而不想站起来。

但是华夏人民怎么可能被驯服呢,我们可是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啊。

反抗的精神是刻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骨子里的。

不管将来,现在,都会有无数人站起来。

-

在上次五万大军不战而败后,楚帝白白丢失了两名优秀的将领,粮食和银钱都打了水漂,战争是非常耗费钱财的一件事,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拖着打持久战,那就是对双方财力,领导力,决策力的比拼。

苏识晓并不参与叶问旋与谢随定制的作战计划,他们的战略与谋略苏识晓并不怀疑,在打仗上面该做的决策,他们比苏识晓更明白。

相信追随之者的能力,将权利下放下去,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显然楚帝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对于迫不得已被诏回来的叶朗,满朝文武都对他给予了非常大的厚望。

叶朗一生征战沙场快30年,从无败仗。

他是整个西楚的传奇,也是西楚虽然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