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塑料大棚:“比如我们种的豆角,今年就被蚜虫全都啃光了。这种害虫的繁殖能力太强了,虽然我们专门为豆角搭了大棚,在菜地里撒了草木灰,还加了粘虫板和驱虫灯,但还是防不住这些虫子。”
时女士有些惋惜:“那你们这豆角也挺难卖了,最后要怎么处理呢?”
钟晴说:“没办法,只能扔了,这种长虫子的蔬菜做饲料也不安全。我们种有机蔬菜的,肯定不能为了防虫和高产打农药,本来就得承担这种风险。”
一行人聊着天走到了草莓田,于先生蹲下身来看了看草莓株上结出的小红果,问:“草莓也是有机的吗?”
钟晴说:“对,没用过任何化学合成的杀虫剂和除菌剂。”
于先生有些惊讶:“草莓这种水果,不打药很难防虫吧?”
李时雨指了指田地,解释说:“我们种草莓苗的时候加了塑料覆膜,除了能给植株保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虫害。当然,我们主要还是通过一种天然酵素来防虫。”
于先生饶有兴致:“这种酵素是怎么做的?”
李时雨说:“我们用的是核桃、烟叶、艾草这些天然植物,把他们泡在桶里发酵,然后喷洒在草莓根叶上,每周喷一次,能驱除很大一部分害虫。不过果子还是被虫子吃了些,天然环境下果子也长得比较小,只适合拿来做果酱。”
于先生由衷称赞:“你们这么年轻,能这么用心地种地实在太难得了。”
钟晴爽朗笑说:“现在年轻人回农村创业的也不少,我们用心对待土地,土地也会给我们丰饶的馈赠嘛。”
夫妻俩参观完菜地,带着打包好的蔬菜,跟钟晴和李时雨他们一起回了村里。
一行人一路闲聊着走到了南街,听见街口闹嚷嚷的,上去问了问才知道,原来有个游客家的小孩在附近打闹,一不小心掉进了臭水沟,爬上来的时候已经熏得跟鲱鱼罐头差不多了。
一家人出来旅游本就图个开心,遇上这种事心里当然不痛快。夫妇俩火冒三丈,站在街口骂骂咧咧的,说这破村子哪里都拿不出手,以后再也不来了。
偏巧这家人报的是李林希旅行社带的团,李林希亲自到场赔了一通不是,说会免了他们的团费,夫妇俩还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
李海西闻讯从村委会赶来,一听这家人住的是海桐客栈,面上更加愧疚,赔着笑脸连连向夫妇俩道歉。
钟晴他们在这件事上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过去陪着说了几句好话。
夫妇俩骂街的声音虽然小了些,但脸上仍旧余怒未消。李海西忍气吞声地带着他们一家回了民宿。
于先生和时女士见状,又问钟晴说:“妹妹,我估摸着这家人回去民宿可能还得闹,吵吵闹闹的也吃不好饭,你看我们方不方便去你们家吃顿大锅饭?你们按这边饭店的价格收费就行。”
钟晴刚刚跟这对夫妻在菜地里聊得投机,知道两人都是和善之人,因而也没推脱,一口答应了他们。
夫妻俩跟着几个年轻人回了家,钟晴把他们请到客厅,帮他们泡了壶下关沱茶。李时雨亲自下厨,用他们刚刚在地里买的蔬菜炒了几个白族菜。
夫妻俩在饭桌上吃得开心,又下厨添了两道浙菜,邀请大家一起上桌吃饭。钟晴本以为他们炒的是寻常的家常菜,没想到尝了一口,竟然是米其林水准。
钟晴和李时雨一对视,知道可能是遇到高人了,立马把钱退给了他们,又跟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方便以后联络。
于先生和时女士吃完午饭,又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回到海桐客栈时,刚好遇见中午掉进臭水沟的孩子家长在退房。
夫妻俩知道还有戏看,也不着急回房,坐在大堂角落里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