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1 / 2)

毕竟二人的实力摆在那里。

多一个人,多一份助力。

谁知,这不仅仅是他的意思,竟然还有圣上的授意。

“本王暂时也联系不到皇兄,担心会被有心之人盯上,只等他找到机会联系本王,才能让你们有机会相见。

不知你有何事需要面见圣上?

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直接与本王说也是可以的。

这段时间,一切事由都可以由本王授命。”

君修瑾衡量一番过后,还是决定朝晟王开这个口。

老爷子不能再在镇北县待着了。

那样的恶劣环境下,每日里还有繁重的劳动,身体迟早会垮。

“王爷应该知道我与王家的事情吧?我此次来西北也是为了我祖父的事情。

我知道凭自己的能力,想带一个人离开是轻而易举之事。

但是祖父年纪大了,人也有些迂腐、固执,若是身上仍旧有罪名,他便不愿意随我离开。

他老人家这辈子戎马半生,为国为民,从未想过做任何不利于天启之事。

可最后到了晚年,却因为莫须有的通敌卖国的罪名,被流放至蛮荒之地。

每日里食不果腹、风吹日晒。

在下作为晚辈,实在是放心不下,也无法袖手旁观。

因此,还请王爷给王家一个平反的机会,能让我祖父有一个正常的乞骸骨的机会。”

其实晟王又何尝查不出王家之事有些蹊跷呢?

毕竟王家若是真的对那个位置感兴趣的话,早在当初开国之时,便有这么一争了。

何苦还要等到如今家国已定之时?

还会平白无故套了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

“罢了,王家的事情本王目前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能够完全将他们从那件事里摘除。

毕竟谁让王家着了别人的道儿呢?

而且当初王家很明显是得罪了什么人,才会被墙倒众人推。

眼下局势比较乱,本王只能下一道口谕,先将王家的人恢复自由身。

等到京中的局势尘埃落定了,本王再请示圣上,由他再定夺这件事情吧。”

林怡与君修瑾二人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眼下能有这个结果,他们已经很高兴了。

至少老爷子可以离开那个地方了。

虽然是晟王口谕,他同样也准备了书面密旨,以防那些不长眼的不放人。

万一被当做假传旨意该怎么办?

不过林怡与君修瑾二人可就没那么好心了,这可不是为了救毫不相干之人。

自然,晟王所说的王家是只包含了嫡系一脉,其他旁支人员,一律与他们毫无关系。

是死是活,又如何?

而晟王与他们商议的平叛一事,暂时也与二人没有太大关系。

他们只需要届时在京中内乱之时,能够适当出手相助即可。

有一句话晟王没有明说的是,若是事态严重,君修瑾可取而代之!

甚至晟王没有告诉他们二人的是,圣上其实早已准备好了两份密诏。

这两份密诏除了天知地知,他与圣上二人知晓外,没有第三人知晓。

一份密诏的内容是在他正常退位的情况下,百年之后皇位由太子继承。

而满足这个条件的前提是,各皇子之间没有争斗、没有勾心斗角、有治世之才。

很显然,目前的太子并没有达到圣上的期望。

但未成年的皇子也还有。

圣上仍旧可以从未成年皇子中,选择一个有仁心的储君。

或许储君并不需要有非常大的治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