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的没有故意扰乱女子学堂,真的只是家里的孩子凑热闹爬墙头而已。
他们就差赌咒发誓,发誓日后一定会看好自家孩子。
石静娴充耳不闻,他们便去找康熙,结果还没等去,就听人说太上皇天刚蒙蒙亮,就带着镇国长公主和荣宪公主回了畅春园。
听着安亲王在殿外声声哭喊,石静娴心里也为安亲王觉得难受。
嫡长子出去了,庶出的幼子又要出去了。
这一家人,都要到黑龙江等地团聚了。
“何柱。”
石静娴叹了口气,日后等她死了,她不想听人在她灵前哭,真的太吵了。
“出去告诉安亲王等人,再哭就不用发配宁古塔。”
“直接午门问斩,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她认真的看着何柱:“让他们立刻闭嘴,回府给他们儿子收拾行李。”
童生只要有文学底蕴,熟读四书五经。且有写作能力,都会考上童生。
可在逼仄的小门洞里,考场落针可闻,听着四周的考生不断摇铃交卷。
再加上连续在考场住2个晚上。
这些种种对考生的心态就是个考验。
这也是石静娴担心的一点,女子想要科举。
势必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辛苦,想走仕途这条路,也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
这就是为什么她不取消选秀,因为在未来或者不久之后,有人参加过第一次科举也许就会退缩。
她们也许会气馁,也许就会觉得选秀搏出路。
待在后宅相夫教子才是她们最好,最喜欢的选择。
一连三天,石静娴都有些焦虑,这就像她自己培养的孩子去考科举一样。
同她一般观望的人有很多,他们都在等,等这次童生试的榜单。
只要上面有女童生的出现,那对所有在观望这次改革的百姓来说,这都是一次鼓舞,至少女儿家也能科举入仕。
一连三天。石静娴都食不下咽。
这是她第一次做皇帝,也是她第一次提出改革。
成功与否对她来说很重要。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四天放榜时,石静娴早朝就拿到了这次童生试录取名单。
京兆尹在京中负责京城女子科举的事宜,等名单送到她面前时,一张名单上,只有两名女子考到了童生的功名。
男子和女子的名单略有不同,男子是全名,只有女子写的是某某氏。
唯二两个名字则是李统勋之嫡幼女,李氏。
恪静公主,爱新觉罗氏。
女子学院众多考生,只有一个工部尚书的嫡幼女榜上有名。
胤礽开设的补课班也只有一个恪静上了榜。
这次石家的石静姝,诚亲王妃(3),雍亲王妃等人都去了,但还是落榜了。
不管怎么样,只要有女子傍上有名,哪怕就是两个,石静娴也欣慰的很。
“这次恩科一共多少女学子报考?”
石静娴看着京兆尹问道。
“回皇上,共有56人报考。”
“好,期待殿试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下了朝,老三老四还有工部尚书,年羹尧都被石静娴留在乾清宫。
让年羹尧和工部尚书说说,有没有什么秘诀?
而另一旁的交泰殿,也在讨论这次的童生试。
董鄂氏(3)和乌拉那拉氏一脸的憔悴,恪静也没好到哪。
“我们家爷考试前看着比我都还紧张,非要拉着我温习……”
董鄂氏用手帕挡着嘴,打了个哈欠。
“搞得我上场困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