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别的府城的商贩,来这里交一些铜板,来摆摊卖东西。
石静娴昨天便打听过了,这里虽然没有郡王统领被朝廷收编了。
但也为这些牧民免除了一些麻烦,至少别的部落发生摩擦时,都会避开喀喇沁。
更何况现在牧民算是大清子民,再也不是随意因为部落摩擦就被斩杀的最底层的存在。
最高统治者是谁,对他们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们只在意切身利益相关,现在他们归属大清。
朝廷举措下来,他们听说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地,可以耕种。
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读书,科举。
这些举措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既受益者便不会去考虑高层上面是谁当政。
有没有郡王又如何?是不是归属大清又怎么样?
郡王无法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大清给他们带来了。
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其他部落的牧民都十分羡慕,都想到喀喇沁落脚。
周围部落郡王愁的都要头秃了,他们倒是想学喀喇沁。
可他们没有种子,没有纺织业工匠,没有建筑人才,也没有技术人员。
最重要的,他们没有公主下嫁。
第360章 崇祯帝佛系的四儿子
那些周边部落在听说康熙莅临喀喇沁后,心思都活动了起来。
一个个都写了奏章,感情十分充沛,表达出想要面见康熙,给康熙问安。
好像不去看一眼他们都食不下咽快要不行了,就等康熙给他们续命呢。
其目的不言而喻,想为家中子嗣尚公主。
写完奏章,送出去后,就开始将自家出色的子弟,没娶亲的,长相标致的都挑选出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品行好,不会打公主连累部落郡王灭族的。
将这些人都挑出来,随时准备被康熙召见的时候带去,让康熙随便挑选。
年羹尧这次也同康熙一同出巡,看着喀喇沁的地貌,他就紧皱着眉头。
虽然喀喇沁繁华,但毕竟太远,而且风沙大,这里人长得也不好看!
他女儿虽然被封为郡主,且年岁尚小,日后出嫁若是抚蒙,他女儿也必定在名单中。
他倒不是说不相信太子,太子如今只有一女,又如珠如宝的…
毕竟在自己女儿和宗亲的女儿里选抚蒙的人,太子定不会让福嘉格格(弘簪)抚蒙的。
于是在康熙应允周边部落郡王召见时,看着他们身后一串年轻子弟,年羹尧目光十分不善。
挑剔的目光从这些年轻人脸庞上划过,好像在为自己女儿挑选夫婿似的。
看谁都能挑出一堆的毛病,都差那么一点。
等这些部落郡王向康熙提出尚主的请求,还让自家儿子们上前给康熙过目时。
年羹尧心中的想法一点点改变,决定弃文从武。
十四阿哥胤禵也跟着京郊大营的武将一同随着康熙出巡。
此时看到这一幕,想到二姐(荣宪)临走的不舍,想到五姐姐(端敬)的遭遇,想到自己亲姐姐的不情愿。
手紧紧的握成了拳。
一时间倒是和年羹尧不约而同有了同样的目标。
踏平收拢蒙古各部,让他们大清的女子都不必再和亲远嫁抚蒙。
“朕的几个公主现在还太小,近几年是不能嫁人了。”
康熙笑着摆了摆手,六公主还小,现在嫁人不稳妥,更何况也不是什么样的部落都值得让大清下嫁公主的。
这些子弟再出色,只看出身的部落,便是没有机会尚主的。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