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她还是知道的。

胤禛眸光一亮:“弟弟先走了。”

二哥还是想着他的,说完胤禛也心情十分好的和其他皇子走了。

送走几个人后,胤礽目光复杂的看着石静娴。

石静娴转头看向胤礽的的目光,脚步一顿。

她该怎么解释她知道的这些事?

“那个…”

“你也真是大度,也不怕他们拿了功劳威胁你的地位。”

胤礽低下头,看着隆起的腹部叹了口气。

石静娴心一松,还好还好,没问她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皇阿玛…应该不能废了我…”石静娴先生说道。

“这几日的改革,都是我提出来的,皇阿玛给我补充了一些。”

胤礽点点头,不再纠结这件事,转头说起了让老九再做个熨斗来,好给他留着熨烫衣服用的。

第二天上朝,老九就将熨斗带了上去,还现场给演示了一番。

“好!不错!”康熙大悦:“魏晋时期便有火斗,如今吾儿又改进熨斗。”

汉魏时期便有火斗普及使用,但渐渐的,熨斗好像又在这一时期销声匿迹。

<img src="/novel-pic-r/d1d26cd8d7f4dcde9cccd62e0a9502fd~tplv-s85hriknmn-image.jpeg?rk3s=a0246922&x-expires=1752857309&x-signature=cE%2Fmzrp6VSPODVZNJvowu3QhUb4%3D" width="800" height="449" alt=""/>

<p class="pictureDesc" group-id="1">熨斗最开始相传是纣王炮烙之刑的灵感来源

后来陆续再次有人使用,但到了明清,这熨斗再次消失。

如今九阿哥胤禟又改良火斗,为熨斗。

康熙高兴自己的儿子成才,有能耐,直接在朝堂上封赏老九为固山贝子。

十阿哥羡慕的看着老九,这是二哥对老九好呢。

看到熨斗,康熙直接命内务府,快速造几个熨斗,若是试验过后,真的能顶替踹匠,那就算是造福百姓了。

分田制的推广,让满朝文武都忙了起来。

也让康熙看到了弊端。

负责登记的吏卒大多不识字,身在贱籍,没有科考应试的机会。

所以大多数的小吏都不识字,可现在衙门登记,光靠一些师爷又忙不过来。

这几天大臣们一个个忙的脚打后脑勺。

康熙也知道地不够分,每次上朝都扫视着朝堂,想看看谁还贪污受贿,到时候好抄家发配去开垦荒地去。

既富裕了国库,又清了朝廷蛀虫,还多了劳力开垦荒地。

一举三得。

朝中众臣,都夹紧尾巴,没谁是全然干净的。

水至清则无鱼,官至清则饿死。

他们生怕皇上觉得他们干活不卖力,查到他们身上,将他们发配到黑龙江,吉林等处去开垦荒地。

下了朝也不寒暄了,撒丫子往宫外走,争取多干点事,别让皇上盯上他们。

可就在这时候,因为诚郡王想要制冰,磨了皇上开军火局,取硝石制冰。

就这库一开,又出事了。

诚郡王(3)要去取硝石,康熙便大手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