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后,康熙又颁布一条政令,让在场的大臣都有些惊愕。

“日后科举分两榜,一榜为汉,一榜为满蒙。”

康熙看向朝中大臣缓缓说道:“日后满蒙学子依据科举排名下放到宗人府,理藩院各部。”

也就是说,康熙准备重用汉臣了,而朝廷也会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汉臣。

只有那些汉臣进不去,掌管皇家宗室的部门,才是那些满蒙子弟的官职。

“若是汉臣人数不足,才学能力不足,则在满蒙学子中择优而取。”

石静娴环顾朝堂,这则政令一出,日后朝堂世上,再也不是满蒙八旗子弟的一言堂了。

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汉人走进朝堂,真正的和八旗子弟抗衡,让朝堂上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而不是说一人启奏,所有姻亲不是跟着从奏就是持默认态度,将皇上架在那里。

日后的科考,满人和满人争,汉人和汉人争,八旗子弟再也无法依托家族带来的便利,妄想将汉人子弟挤下去。

无法联合,便成了对手。

(这个是历史上康熙做的决定,不是我杜撰的,我只是改编一下:直接罢黜八旗子弟的科考,毕竟八旗子弟想要入仕机会很多,就没必要再和汉臣抢科举的机会了,这也是为后期朝堂上有近乎一半的汉臣打下了基础。)

朝堂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不太高兴,这说明日后官职衙门都要按照满汉划分。

而满人八旗子弟居然成了汉族子弟的替补!

还好六部尚书等诸多职务都共设满汉两职。

同大臣们一样不开心的,还有温宪公主。

自从接到了皇上的口谕,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只能再次把这仇再次记在了太子和太子妃的身上。

不让进宫,她便在外面三五不时的耍着公主的威风,时不时的款待各种朝臣夫人,不是去这个宗室家里坐坐,就是去那个大臣家里坐坐。

走的时候便收取一堆的好处和礼物,大摇大摆的回到驿馆。

要么就是去恪静或者端敬公主府,一呆就是一天。

不是和端敬说羡慕她能被皇阿玛接回来,被几个兄弟爱护让人羡慕,就是说她二嫁,让人感叹。

端敬性子柔弱,从小的生活让她变得敢怒不敢言,即便是被这个妹妹戳了伤口,掀了伤疤,也只能温温柔柔的笑着。

等人走了,不是暗自伤神的流泪,就是沉默寡言。

除了刺激端敬,温宪还去恪静公主府,进门就像进自己家一样。

“当初这府邸还是皇阿玛和额娘派人按照我的喜好给我督造的呢。”

温宪看着恪静公主府,心中的怨气,怒气齐齐涌上心头。

第三百一十章 留在京城

温宪公主是看假山也生气,看亭廊也生气。

总觉得是恪静公主抢了她的府邸,还抢了她的婚事。

凭什么?凭什么就是一个贵人所出,敢抢她的东西?

就算不能拿恪静公主怎么样,她也可以多恶心恶心恪靖公主!

恪静公主哪里不会察觉到温宪的这点小心思。

想把她当做三姐姐似的软柿子捏,那温宪公主可想错了。

于是恪静公主面上柔弱,实则刚强的很:“是么?那倒是要谢谢妹妹替姐姐督造一座这么合姐姐心意的公主府了。”

温宪公主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每次看见年羹尧,都觉得若不是因为太子和太子妃,现在住在公主府的人就是她。

嫁给年羹尧的人也是她!

现在给年羹尧怀孩子的也是她!

于是看向恪静公主,就像是在看一个夺人所爱的小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