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简亲王联合宗亲们上奏的奏章,里面大概意思,便是不同意全国普及免费学堂。

“你来说说,简亲王他们为什么不同意?”

胤禛合上奏章,思索了片刻,才道:“儿臣认为简亲王等宗室子不同意,无非是因为惰性,因为害怕。”

康熙点点头,饶有兴致的示意胤禛继续说。

“天下之大,若是日后书院开遍大清疆土,所有大清子民无论贫瘠富有都有机会入学堂,榜上之人定是经过角逐留下的有才之士。”

事情很简单,一万个人竞争一百个名额,和十万人竞争一百个名额到底是有所不同的。

平时那些宗室子弟,就算文采不太行,也不用功,但只要知道一些时事,答题时能够把握准上位者想要的答案,那差不多都会榜上有名。

可现在不同了,人多竞争大,难保一千一万个中,不会出现一个天才。

平民依靠努力上榜的多,那宗室子弟就会被挤下来。

“多数的农家子,他们的父母最先考虑的便是生存糊口,钱财不会用来让他们去读书,更不用说科举,但现在二哥…太子提出了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这一项举措,便会有大量的农家子,平民子弟来读书。”

“届时他们便会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会拼了命的努力,那些仗着从小有名师大儒教导的勋贵子弟,便多了无数个竞争者。日后便会有无数的平民子弟寒门学子走入朝堂。”

康熙肯定的点头:“不错,就是因为读书的人太少,所以八旗子弟才越发的惫懒,有恃无恐啊!”

“你觉得太子此举如何?”

胤禛将奏章还给康熙,对着康熙抱了抱拳:“儿臣以为太子此举既能施恩,又能真正意义上的实行满汉一家,发掘更多人才为朝廷效力,又能激励那些八旗贵族子弟,让他们被鞭策,不再懈怠。”

康熙点头,将奏章拿在手上,像是无意识似的问道:“若你是太子,朝中大臣不赞同,宗室上折反对,你该如何做?”

胤禛此时就是再傻也察觉出来皇上的用意了。

他也不言语,直接跪在地上。

对康熙刚才的言论无声的来表达不满,浑身上下由内而外的散发着抗拒。

康熙本还在等着胤禛说话,半晌没听到声音,他抬起头,看胤禛跪在地上不言不语。

心里有些无语,他的这些儿子们都被太子灌什么迷糊汤儿了?

就这问题,怎么连想都不敢想。

“但说无妨,这里就我们父子二人。”

谁知道胤禛没回答康熙的问题,反而说了一句牛马不相及的话。

“儿臣认为储君之位稳,乃我大清之幸。”

康熙的笔尖儿一顿,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胤禛,最终不明所以的“哦?”了一声。

“太子真就这么好?”

康熙十分好奇:“怎么你们一个两个的都不想要朕这个位置?”

康熙故作不解道:“你的才华超过太子多矣。朕虽疼爱太子,但也要为大清的未来多做考虑,太子不适合坐到这个位置。”

胤禛抬头看向康熙,有些不明白,二哥做的这么好,为什么他皇阿玛还挑三拣四?

心里有些为太子打抱不平:“皇阿玛二哥并无过错,一直以来恪尽职守。儿子的能力不及太子良多。”

康熙点点头,心里说不上是骄傲还是怎么的,转而开始给胤禛讲起了他的小故事。

“你想没想过日后想做什么?”

胤禛刚想说话,康熙便继续说道:“你不用着急回答朕,那时候先皇…………”

等说完了小故事,康熙再次看向胤禛:“朕现在明确的告诉你,太子不适合这个位置,你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