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臣先来?孤一个个回答你们。”石静娴转过身,看着站在殿中的朝臣询问道。

刚刚还讨论的很是激烈的朝臣一下就没声了。

纷纷用眼神示意同僚:你上,你先上,我随后就来!

最后还是户部尚书对着石静娴拱了拱手:“太子殿下,臣有一事想问问太子,若是同时开办书院,朝廷需要投入多少银两?毕竟最基础的笔墨纸砚可是长久的开销。”

石静娴点点头,打开小本本,找到问题,才抬头看向户部尚书。

“这件事孤已经想过了,最初肯定是不能全国开展的,只能现在几个府城开展。”

最先启蒙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三种启蒙的书,可以着人先准备出来,至于抄书的费用,也不用出。

朝廷不是养了很多等待上任的进士么?

他们是最好的人选,所以说朝廷只要提供笔墨纸张就好。

一名进士抄一套,一百多名进士,就是一百套启蒙的书籍。

至于各位大臣,下了朝一个月也可以抄一套嘛!

什么?你说荒谬?你说你他们不配用你们抄的书?

那可以给教书的进士们看啊!

试问,哪个寒门学子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抄书赚过钱,他们都不觉得有什么丢脸的,难道你们就觉得丢脸了?

一个月抄不完要用到的教材,那就抄三个月!

反正选书院的地址,还有修葺也是需要时间的!

第一个问题解决完了,户部尚书心里的小人快速的拨弄了一下算盘。

嗯,不错,开销不大!可以接受!

于是户部尚书回去了。

“臣有些问题,想问太子殿下。”吏部尚书站出来看向石静娴。

“如果学子们没有读书天分,却一年又一年的读下去,那这笔开销该如何?若是让十三岁以下的男子有机会去读书,那十三岁以上的男子该如何?”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嘴巴

其余人也点头,总不能你从十几岁一直读到几十岁吧?

到时候学堂的人越来越多,那岂不是最后都装不下了?

石静娴看向吏部尚书,对众人解释道。

“三月一考,年底一大考,大考两年连续垫底毫无进步,退学。”

平民家的孩子,若是两年的考试都连续毫无进步,要么说他根本不珍惜这次机会。

要么就是没有什么读书的天分。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你不抓住,就有人会抓住。

这对平民子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至于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没办法,石静娴做不到让所有人重新回到学堂去读书。

毕竟十三岁在这里算是个分水岭。

不管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都要开始相看人家,准备娶媳妇定亲了。

结了婚就要为家里负责,石静娴不会让他们再来读书,将家中的事情都交给妻子一人打理。

至于来书院读书的,肯定是要三四年之后便要下场考童生的。

到了考童生的时候,就不适合再去书院了。

等到了中学堂,就是这些已经考上童生的学子,可以继续念书。

其余或者不想考,或者考不上的,多认识一些字,日后的选择也会多一些。

至于户部尚书说的书本问题,考上童生的人,就可以提前写四书五经,算自己的教材。

也可以继续抄书,捐给官府,算是未来的学费。

说到后面,老三和那些寒门学子也开始加入进来。

当然,他们都是同意石静娴这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