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王士元,本命朱慈炯 携侄儿与众位学子见过圣上!”王士元在外游荡这么多年,早就磨没了身上皇家的自傲。

石静娴也看着这历史性的一幕,前朝皇子叩拜当朝皇帝。

仿佛是在完成两个朝代的交接。

石静娴看着跪在地上的老人,六十多岁的年纪,垂垂老矣,心里涌出一股悲凉。

都已经隐姓埋名五十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要以朱三太子的身份出来?

何苦这么想不开呢?还将他侄子带过来,真就是一网打尽了!

石静娴也不知道王士元胆子到底是大还是小。

说他胆子大吧,最近好几年有借着他名头生事的起义军,他都不敢加入。

甚至躲躲藏藏五十多年,好不容易决定认下这个身份,却连离府衙稍微近一点都不敢。

生怕康熙派人将他强行带进府衙,将门关上,将他和那些文人学子隔绝开。

更别提主动进门了!

但要说他胆子小吧,他还敢纠集江宁府众多文人学子来为他壮胆,见证或者说是要挟康熙兑现他的诺言。

身后的众多学子,和王士元共同叩拜康熙和石静娴等人,等行完了礼,大家便注视着康熙和石静娴等人。

等他们开口发话,是履行承诺,还是诓骗他们。

石静娴目光扫视了在场的文人学子一眼,发现人群中,甚至有人自诩正义,那刚正不阿的表情差点将她看笑。

他们是觉得法不责众?

还是说康熙真就那么大度,就算他们集体来威胁见证康熙,非要让康熙给王士元一个爵位,他们就是正义的一方了?

要是让康熙记住他们几个了,恐怕就以康熙小心眼的性格,就算将来他们能走到殿试,恐怕名次也不会太好。

毕竟哪个君主,能喜欢这样的臣子?

哪个君主,能允许臣子曾经胁迫过他,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

“平身吧。”康熙的脸上虽然带着笑意,但笑意不达眼底,看得出来,今天这一幕,康熙心里也十分的气恼。

王士元和他的侄子长跪不起,对着康熙表忠心。

“前朝覆灭,草民本想龟缩一隅安度余生,但承蒙皇上厚爱,多年来苦寻草民……”

要不怎么说权势迷人眼,富贵乱人心。

康熙前几年也一直在找明朝皇室后裔,你怎么不出现,现在康熙说加官进爵,王士元就出现了。

一阵慷慨激昂的表忠心过后,其余学子一个个被王士元的话,也煽动了情绪。

想着当今圣上即位后的所作所为,一时间也叹息了一声,皇帝不管怎么样,还是在乎他们这些南方的学子们的!

“好好好!”康熙大笑:“朕终于找到了明皇的遗孤!”

“不过,你也知道,自从朕登基以来,便命人寻访民间,也不得你的踪迹,反倒是那些冒充你的人一茬接着一茬。”

康熙叹了口气,其余人也想到这么多年来,不断的有打着朱三太子名号的人出现,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

“朕如今要让你当着众多学士的面前自述下之前的经历,或者你可有什么证据,能表明你的身份的?”康熙问道,并不相信王士元的什么想偏居一隅的假话。

什么看到了他的诚心,合着之前两次南巡,你都没看见我的诚心?

第二百四十五章 确定身份

其余学子听了康熙的话,也纷纷点头应和,他们自诩公正,实则被人当成了挡箭牌都不自知。

王士元闻言便当着众人的面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草民十二岁被封为定王,十三岁城破,李自成攻入京师,同前朝太子皇兄朱慈烺一同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