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的商铺旁边的一个入口,然后上二楼,楼道里挂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有点潮湿的味道。正值午饭时分,站在楼道里能闻到各种饭菜混杂的香味。

打开门进去,房间里没有那么亮,只有房间尾巴上的“厨房”那里有个小窗户可以透光进来,说是厨房,实际上就是一排橱柜加一个洗菜池,橱柜上放着电磁炉。光源不足,房间白天也需要开灯。温卿很会布置,小小的一间屋子,拥挤但是温馨,还有卫生间,床,衣柜,甚至还有一个小沙发。因为房间不大,东西又多,把房间显得更狭小了。温卿一边给陈从周倒水,一边说我们一会煮火锅吃。

陈从周之前没有租过房子,好奇地问,房东会给配备好床,床垫,沙发这些嘛?

温卿一边洗菜,一边说,“贵一点的房子是会的。我这么便宜的房子,房东有床和衣橱就不错了,其他是我从网上淘的。你忘记了,这是我的绝活。不过那个小茶几是我从隔壁退租的房客那里买的,自己清理干净又买了桌布。是不是还不错?”

打动陈从周的是,那个又是茶几又是餐桌的小小的桌面上放的那束百合花,窗户进来的一束光正好撒在上面,陈从周抬头看看温卿灿烂的笑容,心底泛起很多温柔。

她很佩服温卿,她直接或间接了解的温卿的生活,是困难的,可是她的神情又从来不会让你觉得她的生活正在难或者曾经难过。如温卿在陈从周心里就像是床头柜上放的那株仙人掌,她好像从来不怕人生是荒漠。

温卿躺在陈从周33楼的阳台躺椅上晒着太阳看着不远处大海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生活。

辛苦与否,有时候是对比出来的。一定是物质上的贫乏让人觉得生活辛苦嘛?不单单是,更多的是那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怎么说呢,就是你就是自己的退路。但是你很难说这种精神上的不安全感与物质没关系。

不同于从小就在城市长大的陈从周,来公司附近租房子,还有父母来操心。温卿初中从村里去县城读寄宿制学校就是自己骑自行车去了,周末再回来自己换洗衣服。上大学第一次离开老家县城,是独自拖着行李箱远行。也不是真的的够独立。是因为爸妈也没去过县城以外的地方,而且要多花一张火车票钱。

是钱的原因嘛?也不是。对于还未完全懂事的高中升大学的温卿来说,她是怕别人发现父母的局促。是觉得丢人吗?不是的,是那颗简单的想要把父母保护起来的年幼的心。她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或者父母不够体面,可是如果别人把父母面对没见过的世界的局促和紧张尽收眼底或者或者流露出同情,她会难过。她可以想象到父母送完她以后在偌大的火车站茫然无措不知该往哪里走的的样子,那让她担心。这种事情她怎么向别人袒露呢?从小就生在大城市的孩子会觉得不可思议的。这是不同成长环境造就的认识偏差。

温卿有一种孤勇。陈从周觉得温卿身上那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勇敢。可是温卿觉得,孤勇有时候其实是一种不得已。

温卿去过陈从周家一次,尽管是好舍友好同学,温卿在陈从周的几次盛情邀请下,也只是陈从周妈妈摔了胳膊那次,提着水果去看望。温卿是那种女孩子,觉得感情好是两个人的事儿,不会频繁出现在对方父母面前,不为别的,单纯是觉得麻烦,她也喜欢简单,关系简单,生活简单。这大概也是温卿和陈从周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之一。

陈从周的爸爸要准备午饭,温卿很不好意思的说,“太麻烦了,我还是回学校吃。你们好好照顾阿姨。”周文赶紧安抚,“孩子,一点也不麻烦,我们也是要吃饭的,很快就做好,尝尝叔叔的手艺。”温卿饭桌上听陈从周妈妈絮叨舅舅家的孩子去牛津读了研究生,如果当时也让周周出国留学对女儿的发展会不会更好。陈从周悄悄和温卿嘀咕:我妈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