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3)

只是,虽然康熙大权在握,但是,作为一位以英明、仁慈闻名的君王,他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尤其是在众人都反对的情况下。

胤礽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在群臣和百姓中自是有威望在的,在天下士子那里也是有威望在的,乃至于在蒙古和外国使臣那里,都是有威望在的,实在不是康熙一下子说废就能废的。

即使他是皇帝,也没法情绪上来了,就一下子想废太子就废太子。

但是,群臣的劝诫和阻止,越是坚定和言而有据,反而让康熙废太子的决心越加坚定了。

这个逆子如今在朝中和天下百姓面前,已经有了这般大的威势,若是现在不趁着他羽翼还未完全丰满,将其提早遏制,等再过几年,自己年岁渐高,还能遏制得了他吗?康熙心里的危机感越来越重了。

这事就这样陷入了僵持,康熙要废太子,而诸王和大臣劝阻,废太子之事一时并不能推行下去,事情暂时陷入了僵局。

而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非常要命的事。一天夜里,太子的奶公凌普突然带兵包围了热河行宫,意图逼宫。

凌普的举动自然失败了,康熙御极几十年的威望不是一个凌普能撼动的,这次谋反被轻而易举地镇压了,但是太子却因此被冠上了意图谋反的罪名。

凌普就是他的奶公,不是太子指使的还能是谁呢?而且,更要命的是,康熙派下去的人竟然还查到了太子亲笔书写的调兵手谕!

这下,太子的罪名终于再也洗不掉了。如果先前那些罪名只是小罪,那这谋逆之罪可是不容抵赖的大罪,是古往今来都足以让太子被废的大罪!

一直阻止太子被废的诸王和大臣,这下也没法继续阻止了。在九月十六日这日,废太子的圣旨终于被正式下达了。

而随着圣旨下达,废太子这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中立派的大臣心里叹息,背后有皇子的大臣心里暗喜,不过大家都知道,太子之位一旦空缺,诸皇子夺嫡之事怕是就难以避免。

尽管皇上圣旨中说“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宥”[2]但是,皇上毕竟已经年岁不轻了,诸位皇子心中的野心,又哪里是这么简单就能遏制住的呢?

没有太子这座大山震着,接下来的朝堂,恐怕是不会安定了,风波将起啊!不少忠心的大臣,心情都凝重了起来。

而胤禛,他毕竟是一个心有城府的人,深知皇阿玛现在正是心思敏感的时候,这个时候绝对不适合出头。

所以,这段时间,除了关心皇阿玛、友爱兄弟之外,他是什么不合时宜的话都不敢说一句,什么不合时宜的事也不敢做一件,可谓是把孝顺友爱、恭敬谨慎这几个字切实表现在了行动里。

他这种做法显然让康熙颇感欣慰,因此他就和大哥胤褆一起,得到了共同看守被拘禁的废太子的差事。

但是,显然,不是每个阿哥都像他这么谨慎的,比如他的十三弟胤祥。

因为胤祥一直和太子来往过密,还掺和进了太子的调兵手谕之事里,被康熙怀疑意图帮助太子谋反,他这次是彻底栽了,他被康熙打了四十大板,然后同样被关了起来。

这时候已经快到十月了,天气已经转凉,所以又到了启程回京的时候,很快,这一行人赶回了紫禁城。

废太子胤礽被康熙下令,关在了紫禁城的一处宫殿咸安宫,而胤祥则被关进了紫禁城外围的养蜂夹道。

咸安宫毕竟是一处宫殿,虽然和太子住的毓庆宫没法比,但也还可以。但养蜂夹道地处紫禁城外围,原是御花园养蜂人居住的简易工棚,夏热冬寒、阴冷潮湿,是关押宗室罪人的场所,就与监狱无异了。

所以,比起胤礽这个废太子,胤祥的失魂落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