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哪里话,我不识字,不懂规矩,虎着呢,你别介意啊。”

庞妻被逗笑了,连庞既明的女儿也噗嗤一声笑起来。

“铁牛叔叔真逗。”

许是两家人中间有这样一份恩义在,铁牛的世界里仿佛多了一道光,尽管这道光,弱不禁风,所为不多,但铁牛的眼里,庞既明一家人浑身闪着金光。

爹,儿子被流放了,真好啊!

庞既明一时冲动,却结下一份善缘,此时并不知两家人缘分有多深,只是觉得生而为人,竟在极落魄之时,还能尚留一分善念,便是这一丁点的自我肯定,成了庞既明日后每逢遇到攻克不了的困难时,都会想起的一幕,继而勇往直前。

大雾下,谢家人紧密地聚在一起,互相盯着、搀扶着,彼此之间互通有无,以避免危险。

像谢家一般这样,少则几人一家,多则十几、二十多人一家的流犯们,都被安排前半段赶路,除了看不见的队伍最前头,他们这些流犯两侧,看押的差役不算多,也不是个个手中有照明驱雾的火把,五人之中不过二三。

谢豫川观察着,估计是为了节省火油以便夜间赶路所用。

这一段驿路,路窄林密不说,地面坑坑洼洼,破破烂烂,整个队伍走着走着,就突然从后面传来暂停,原地休息的消息。

然而,每次休息时间又不长,后面的辎车,连推带拉,一不下心就陷坑里去,队伍走走停停的,大雾不见消散,反而越往密林进,越往下沉。

从放眼望去,可见十丈远,到入目所及,不过五六人头顶,谢豫川心里隐隐地有种不太妙的直觉。

“如此浓雾,真是罕见。”

身后,张达义咕哝道。

谢豫川听后面的两个小子同张达义闲谈,“先生,往年京中可有这等大雾?”

“你们兄弟二人不是在京中居住过,没见过吗?”

“未曾见过,我们也是久处南地,今岁年初才上京。”

“原是如此。”张达义点点头,抬头看路,像似在回忆过往,不久,恍然拍掌道:“别说,前年春时,大梁京城雾霾弥漫,三日不散,比这更严重。”

“居然还有三日不散的雾霾天?”兄弟二人惊讶不已。

正欲详问,谢豫川的声音从前面传来。

谢豫川转头低声对谢武英道:“鹤之,去把那家神所赠的神火器拿来。”

(本章完)

第二百三十五章 他能劈掌发光

神火器,以日光为柴,家神所赠。

谢豫川深信不疑,藏于筐中,稍加遮掩,令其昼夜吸收日月精华,留作大用。

但一直未舍得,所以等谢武英掩于衣下带过来时,他握在手中迟迟未启动开关。

涂婳送给谢豫川的强光手电筒,巴掌大小,瞧着不起眼,但穿透力极强,下单时,她完全没想到谢豫川第一次使用,竟然是在大雾天气。

现代工业产品,工艺已尽臻化,体积小,操作简单,功能强大。

谢豫川得到神器第一时间就忍不住在人后研究过,基本操作早已烂熟于心。

谢家了解内情的几人,心里抑制不住的隐隐激动。

“在日下晒晒就能引路吗?”

护卫谢常安小心翼翼凑到武英少爷身旁探询道。

一旁周传也好奇,“神火多亮,比押差手里的火把如何?”

这话问的,他上哪里知道?

谢武英皱眉,“这事你们得问六哥,我都没见过。”

两人互相对视,偃旗息鼓,谁敢随便去少将军面前乱问。

神明法器,也不是他们能碰的。

后面窃窃私语,谢豫川一字不落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