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3 / 3)

不想走,做出来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碗,说要送给姥爷。

谁家里摊上这样的孩子,谁家知道养育的过程有多艰难,血泪辛酸能写成一本书。别的孩子教几遍就会的事情,颜安青可能需要重复教上几百遍甚至上千遍。

虽然宝宝一直在进步,但相对于同龄孩子,只要开口说话就会发现他不正常。除了自己,颜安青基本无法和其他人正常沟通,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全靠姥姥给他当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干预中,颜安青父母的耐心被慢慢耗尽。加上各种来自工作、社会和生活的压力积累在一起,开始经常争吵。上班一天,回家再看见一个情况没有多大改变,甚至不能正常沟通的孩子,所有的矛盾都被进一步扩大。

幼儿园大班时带颜安青去权威医院再次做了系统的检查和评估,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阿斯伯格)”,有阅读障碍和社交障碍。自闭症不会治愈,只能看干预后能提升到什么程度。好的情况可以基本正常生活,不好的情况可能终身需要人照顾。

医生的话像一桶凉水浇灭了颜安青父母仅存的信心,也浇灭了这份婚姻里最后一点力量。 颜安青的爷爷奶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加上颜安青父母本身的矛盾,最终在孩子一年级还没结束,两个人就离婚了。

可是宝宝有什么错呢?他自己愿意这样吗?不管别人怎么看颜安青,在姥姥心里,他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亲亲宝贝。所以,抚养权虽然在自己女儿手里,但最终照顾颜安青的重担落在自己身上。

小学就上的自己工作的学校,很多老师都是老同事,平时还能照顾一下。即使这样也依然需要陪读,因为上课随时会有老师处理不了的突发状况。

颜安青数学还能跟得上,语文一塌糊涂,哪怕自己就是几十年的老教师都教不了。因为颜安青只接受自己想接受的信息,小时候买了那么多绘本、童话书,唯一他愿意听、愿意看的一本就是《海的女儿》。这本书可以翻烂,其他书碰都不碰。

上小学不能再带石膏娃娃去涂色了,就换成在书包里带一本《海的女儿》,如果上课不想听讲就拿出来看书,能坐得住别影响别人就行。

就像一只小蜗牛,即使爬得很慢很慢,只要不停歇,总能爬到树叶的顶端。颜安青就是这样一只慢吞吞的蜗牛,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症状在不断的干预下逐渐减轻,已经可以克制自己的行为。虽然依旧不合群,永远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但慢慢开始不需要姥姥陪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