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书生的身板能否翻进去,同时注意,当天晚上下着滂沱大雨,翻墙入屋,肯定不能保证衣衫干燥,倘若确实是贾纵翻墙入内,应该是衣衫尽湿才符合逻辑,新妇若是清醒,应当能分辨出那人的衣裳是否淋了雨水。”

秋梦期听完这些,想到自己肤浅的脑回路,讪讪笑道:“我怎么都没想到这些。”

苏韵看着她,“你不需要什么都懂,不过,我们还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为什么贾众都已经前来报官了,这些村民还要执意将新妇丢入河中?”

秋梦期想了想道,“既然贾众报官了,在这个时代民向来怕官,在这个关头有脑子的人是不会再继续坚持将人丢下河里置人于死地,再说了,既然他们坚信贾众和新妇有染,等报了官查出真相,这两人还不是一样受到惩罚,他们何必多此一举,反而惹怒了官府。”

苏韵听她说完,勾起唇,笑笑。

秋梦期见她这副模样,就知道自己这思路对了。

“若是一般的人遇上这种事情百口莫辩,只好赔钱了事,但贾众却坚持报官,要么是他根本没有犯事,要么他自信能骗过衙门查案人员,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贾众或许真的有冤,同时在另一边,刘家人在得知贾众报官后仍坚持浸死新妇,背后肯定有什么需要隐藏的真相,或许是怕官府人一旦赶到,抓住新妇,进而暴露他们的秘密。”

“新妇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以至于他们想淹死她来个死无对证?”

“或许就是前头我们说的,关于四月十七日那个雨夜的具体细节。”

说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

秋梦期咬了咬牙,道:“根据朝廷律法,□□等同强/奸罪,是要判死刑,他们是怕我们从新妇那里挖出真相,这才想弄死了她然后保住那个禽兽!”

这新妇真是可怜至极。

苏韵看着她愤怒的脸色和握紧的拳头,道:“你如今已是一方父母官,良知与共情能力尤其不可忽视,但同时也要跳出事件之外,才能看清全象,进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秋梦期闻言,起伏的情绪才稍稍平息下来,她深深望了苏韵一眼,道:“我先去洗个手,回来继续升堂审案。”

苏韵轻轻嗯了一声。

等秋梦期从净房回来,走到她跟前,脸上带着水渍,帽子歪歪扭扭,看样子是洗了一把脸。

她这才上前,帮她端正帽子,整理衣襟,见到没有一处差错,这才轻声道:“好了,快去吧。”

秋梦期出去后,先是叫来孙锦,吩咐了一番,又转头往后看了看,见到苏韵就坐在屏风斜后面的方椅上,翻着书本,不近不远。

这才挺直腰杆,朝堂上走去。

随着惊堂木一拍,衙役们齐呼“威武”,下半场审讯马上开始。

秋梦期此时思路清晰,单刀直入提问新妇四月十七日当晚细节。

围观百姓听到县太爷毫不避讳地详询闺中细节,一时间觉得没有耳朵听,但听到新妇一脸羞愤,哭哭啼啼地答道:“那晚公爹婆母都不在家,晚饭是叔叔做的,还没吃饭就下着雨,吃了饭只觉得困乏得揭不开眼,未洗漱就去床榻上睡觉,迷迷糊糊只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未看清那人的脸,等醒来人已经走了,只留了手上的一串手串,连带着香囊也不见了。”

秋梦期心中叹息一声,佩服苏韵的同时又为堂下的新妇感到难过。

“也就是说,你其实是见了手串才判定那人就是贾众。”

新妇点头:“也不止如此,那夜他还拿走了我的香囊,隔几天后他就拿着那香囊在其他人面前炫耀,被我婆母看到,就回家搜我身子,发现了他的手串,事情才暴露出去。”

“那你可记得,那人,身上衣衫是干的,还是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