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笨拙, 得两头牛才能拉一把犁。
同时,以官府作为担保,农户以家庭为单位, 向福隆钱庄无息分期贷款购买包括铁犁和耕牛在内的生产工具。
一把曲辕犁不算贵, 几百文钱就可以买得到, 但牛就要贵很多,一头成年的牛,得四到五两银子。
和扶余的海上贸易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原本是封乐和扶余的合作,如今已经变成了整个沥州和扶余、娄挹的合作,耕牛和战马源源不断地从北方通过黄海海域向南而下,再从封乐的码头进入沥州。
与西四郡的热火朝天不同的是,东五郡在各项政令的推行方面进度就显得缓慢很多。
五郡里面各郡的情况也不一样,新会郡作为西四郡和东四郡的中间地段,又是秋梦期曾经统领治理过的郡县,如今再受到西四郡的影响,也逐渐把进度赶了上来。
于是格局又发生变化,变成了发展神速的西边五郡和进度缓慢的东边四郡。
东四郡原本在辛宰起事中因免于战乱而拥有满满的优越感,可如今因为当地乡绅地主的坚持,各方面却落后于西五郡,两个区域之间出现一种微妙的对峙局面。
百姓和乡绅地主对峙的局面,还有越王政府与乡绅地主对峙局面。
看着西五郡的生产如火如荼地开展,东四郡的百姓也眼馋得很,好在先前瞒报的土地被收上来之后全都分发下去了,分到土地的百姓也行动起来,还没有分到的,就申请迁户,前往西五郡,那儿的土地多,总能分到两三亩地。
对于东四郡的乡绅地主,越王政府倒也没有步步紧逼,而是发动百姓开荒。
倘若是现代,土地开发已经被应用到了极致,但彼时的沥州人口还不及现代的十分之一,尚还有荒地可开发。
百姓开发荒地,三年之内免交地税。
如此一来,老百姓各自有田,和乡绅地主的冲突也逐渐减少。
但对于这些地主们来说,却不是个好事情。
百姓要么自己有田有地,要么跑去参军,他们家中成千上万亩地由谁来种。
这日茶馆里,一群乡绅聚在一起,面色凝重。
为首的一人长叹了一口气道:“原以为越王会直接让军队逼着我们吐出土地,没想到直接来这一招。”
“我们家两万亩地,往年几千人在土地上忙活着,自家留了几千亩,剩下的租出去,现在好了,百姓自己有田有地,也没人来租地,废除了贱籍,没有奴仆给咱们卖命,请人也请不到,等春季到了,要是还找不到人来种地,这土地可就得荒废了啊。”
土地一荒废,官府就要收回去。
这是越王政府明确下的命令,土地是养活人民的基本,不能荒废,有能力就种,没能力种就得放弃,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刘兄,不然咱们把地租降一降,老百姓尝到了利好,自然还是愿意回来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