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人家,就是在这种时候出纰漏。或丝竹宴饮,或让姬妾有了身孕,日后都成为了对手攻击他们的把柄。
虽然外人常用“人才济济”来形容凌家这种世家。但其实,每一代子弟中,能出现一个能掌舵的人物,家主就非常欣慰了。
这一代里,长房嫡孙不能说差,但也只是普通的优秀,离凌老爷期盼的那个“领头人”还差了一些。
直到四房的九郎凌昭开始渐露头角,凌老爷这颗为家族操碎了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九郎一路过关斩将,十六岁金銮殿上点了探花。
便是他的嫡长子凌家大爷,也承认了九郎下一代掌舵人的身份,对他悉心培养。
凌昭前程光明,偏正在这血气方刚的年纪,从繁华京城、权力中心归来,凌老爷恐他守不住,给人落下把柄,影响以后。
凌昭完全明白祖父的意思。长辈的期盼自然是好的,只凌昭心中却微哂。
祖父想得太多了,也未免太看不起他了。
但不管内心什么感受,凌昭还是得恭敬地深躬行礼,领训:“是,祖父放心。”
凌老爷看着孙儿不动如山的眉眼,十分欣慰,问他:“这两年,可想好了怎么安排?”
今天早上,凌昭睁开眼睛望着帐顶的那段时间,就已经想好了。
“不必沽名钓誉地去结庐守孝。今上并不喜欢这样的。”他平静地说,“打算断酒食素,做个平常人即可。”
实际上,孝期里真能做到不吃肉的,已经不是平常人了。
甚至关上门乐呵乐呵,小宴一番,只要不被人抓到就也没什么事。
礼法是礼法,生活是生活。要真全按着古书里的礼法行事,怎么守孝只守二十五个月,不守满三十六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