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另外半集“纪录片”该怎样拍摄,创作团队也坚持不过问不插手,只单纯提供摄影团队。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大学同行第二季》是国电台的试水之作。他们如今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试图尽快从网友的反馈中弄清当下市场的偏好。

t大排在第二季的第三集,前两集创作团队分别请了一位院士和一位运动员,反响不好不坏。

大家似乎都觉得这种纪录片模式很新奇,值得一看;但又因为嘉宾和学生的配合及表演中规中矩,所以节目的口碑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改善。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创作团队决定冒险把第三集里原定的国家一级演员换成现今娱乐圈中又红黑料又少的明星。

流量明星不难请,难的是得找个不会塌房的,否则万一将来出了事,不仅影响纪录片名声,他们还得一帧帧人工换脸。

创作团队做好了费力费时的准备,毕竟国电台资源再厉害,也很难把明星们私下的言行举止都调查得清清楚楚。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要查的第一个男明星,居然在事业单位的系统里找到了记录!

此人正是当红小生殷爵风。

他们排除了同名同姓的可能,确认那个已经通过a省歌舞团舞蹈演员面试、正在等待体检和公示的殷爵风和这几年在娱乐圈中爆红的流量明星是同一个人。

按照招聘流程,今年六月将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殷爵风确实符合报考条件,问题是他一个粉丝几千万的明星考编制做什么?

关键圈内还一点风声都没有,可见他并非想借此炒作自己的“学霸人设”。

导演等人想不明白就不想了,正如殷爵风若是真考上了,他要怎么平衡上班和当明星两份“工作”,亦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

殷爵风敢考事业编,足以证明他身上没有待爆的大瓜,于是创作团队立马联系对方的经纪人,询问殷爵风是否愿意签约第三集,来当t大的纪录片嘉宾。

世界的尽头是考编1983字

世界的尽头是考编

经纪人于荣谷几乎是一听工作内容,立刻就答应了下来。这种半带公益性质的节目用来给艺人的履历镀金再好不过了,尤其这部纪录片还是国电台出品。

除此之外,深谙殷爵风为人的于荣谷也知道前者一定会非常乐意参与这样的拍摄。他是为了和国电台搭上线,多给手里的艺人找资源,殷爵风则纯粹是偏好这类文化性高于商业性的艺术活动。

好比殷爵风不止一次在于荣谷面前提过想退圈回去考公,原因是家里亲戚们的工作基本都有编制,每每家族聚会自家父母都会因为他还不是体制内的一份子而觉得面上无光。

于荣谷当时听完人都麻了,这年头多少人笑贫不笑娼,殷家有殷爵风这么一棵日入208万的摇钱树,居然还整天想着要后者去找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他都不知道该笑殷家人傻还是佩服他们固执己见。

曾经有人讲过一个笑话某国首相是某族后裔,该族人向来以儿女能当上医生为荣。在首相就任后,有人采访首相的父母,问他们对自家儿子以外族身份当选一国首领是何感想。首相父母笑得尴尬,十分遗憾地表示“他是做得不错,只可惜没能当个医生。”

于荣谷过去以为这个笑话是单纯编出来讽刺某族人的,可在认识殷爵风后才发现,一样米养百样人,还真的有人认死理,哪怕名利荣华摆在面前也不动摇。

俗人一个的他能怎么办?只能成天好言好语地哄着殷爵风继续留在圈中。就是对方突然心血来潮要去报考a省歌舞团,他也不敢生气不敢骂,还得默默帮其把行程重新安排,空出足够的时间来。

不过除此之外,殷爵风堪称所有经纪人的“梦中情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