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 / 2)

丛不芜看见一座香火鼎盛的庙宇,匾上四字,是为:东湖娘娘。

她蓦然回首,看见石桥另一端的巍峨城池,问鹊城……

往事如云烟过眼,丛不芜心中百感交集。

庙门前人来人往,小贩卖力吆喝。

丛不芜未被摊上的糖人吸引目睛,反而看着摊边的一沓黄纸,觉得十分新奇:“小哥儿,此为何物?”

“百问册嘛。”小贩极力推荐着自家的糖人儿,“这样,你买一个糖人,我送你一张,如何?”

丛不芜买了糖人,又问他:“何为百问册?”

“一看你就不是东湖娘娘的信徒,外地来的吧?”小贩擦擦手,解释道:“百问册当然是有关东湖娘娘的一百问了,快到她老人家的生辰了,图个热闹嘛。”

“我的确不是她的信徒。”

丛不芜不知她怎么就变成了“老人家”,心中暗笑。

小贩好心道:“哝,给你拿个简单的。”

丛不芜:“好。”

她倒要亲眼看看这册中究竟写了什么。

小贩挑了挑,递给她一张黄纸与一支朱笔,纸上的字迹十分清秀,写着“飞升第一步”。

“东湖娘娘飞升第一步,是什么?”

见丛不芜不答,小贩狐疑地将她上下一打量,“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丛不芜写道:“下灵山。”

小贩拿起来一看,眉头紧皱:“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丛不芜疑惑:“不对吗?”

若她依旧留在灵山,这会儿定是人不人,鬼不鬼了,又何来飞升一说?

“东湖娘娘与灵山有何瓜葛?”小贩把那黄纸藏了起来,朝她摆摆手,“你快走开吧,一会儿被灵山庙的人看到了,有你好果子吃的。”

丛不芜牵过青牛,最后问了一句:“那你说她飞升第一步是什么?”

小贩道:“是行侠仗义,积善成德。”

丛不芜摇摇头,也不言语,斜坐在青牛背上,悠悠远去了。

师父既说缘分已尽,仙山便也不再是丛不芜的长留之地。

告别师父与几位师兄师姐,丛不芜踏上归程。

东湖愈发寂寥,渐渐再无人迹。

丛不芜在院中栽了许多花树,为坟茔除去野草,忙忙碌碌,日销月铄,年复一年。

日升月落朝夕,第一万次雷声了。

丛不芜薄薄此身,鹧鸪声里,立尽斜阳。

她有时会斜坐青牛,下山去寻找一个人。

寸寸心灰,间或还会忆起往昔风波。

有时是过往,有时是过往的过往……

春风吹醒桃花时,有人仓皇入庙,说东湖近处的河中惊现一条长蛟。

丛不芜下山途中,那条蛟龙却行至东湖。

河湖之间有架长桥,桥下宝剑高悬,便是生怕蛟龙借潮涨水漫,跨海而至,为祸人间。

海口距东湖尚有一段距离,一路上专克走蛟的镇剑数不胜数,长蛟至此,必是身负重伤。

丛不芜直飞云上,望着一片碧波,挥袖作雨,湖面慢慢劈开一条线。

一条黑色的长蛟腾飞而起,在丛不芜面前,化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形。

眉目如画,紫衣玉面。

他是……斐禁。

或许也可以叫他“礼晃”。

但他始终谨记,丛不芜曾在蓬莱境中立下誓言。

“礼晃,我立誓与你此生不再相见,若有违背,身死道消。”

礼晃不怕死,但这是丛不芜立的誓。

所以礼晃亦不再是礼晃,他是斐禁。

丛不芜与斐禁相见,不算违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