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咖啡店

接手咖啡店这个事儿,谭司文是仔细想过。考虑了经营方式、运营成本之后,觉得可以一试,然后才做的决定。

他和文青老板的理念不一样,他就是奔着真正做生意去的,且考虑长久发展,想了很多应对方法。

立项和计划书他看着和写了这么多年,现在也终于能派上用场了,尽管写出来看的人也只有自己。

在长青经手的每个项目体量都是运营一家咖啡馆所不能比的,但面对的事也是先前从没接触过的。

谭司文也做了调研,门店选址虽有显而易见的弊端,却也并非无解。

接触下来,谭司文最直观的感受是老板是个好人,其他的就没其他的了。

对方是完全不合适做生意的那种人,业务开发单薄,店面没有合理规划,本来人流量就不够,与一楼用处重复的二楼每天就只能这么空着。

供应链的选择也压不下成本,除了装修得很有格调,以及花养得很好之外,真就没有其他的了。

QZ

最后他谈合同时更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连要价都要得很随意,除了购入的那几台咖啡机他绝对不允许贱卖,其余的怎么谈都压不到他的底线。

谭司文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在谈判桌上见过这么好说话的合作对象。之前和徐朔参与的每一次会议,说话前都要再三思考,生怕被人抓到把柄。

现在,谭司文忽然觉得自己有点用力过猛了。

家里人对他接手咖啡店这件事表现得很不一样。叶青禾是对谭司文打算做生意这件事感到意外,其次是觉得有点仓促。

她年纪大了,行事保守,以前还觉得谭司文总助的工作不稳定,更别提如今花大价钱直接上手去做没有经验的事。不过忧虑了没多久,突然就想开了,不再执着地期盼子女去过自己意愿中的稳定生活。

谭司悠不见别的反应就只有开心,这世上一切的新鲜事儿都能令她欢呼。

但到底是从没接触过的业务,需要从头学习的东西也非常多。谭司文此前咖啡喝得倒是很频繁,做咖啡的经验就仅有在咖啡机上按下固定按钮等着接咖啡液的傻瓜操作,以及冲泡速溶咖啡。

店里剩下的服务生是附近的大学生,已经在店里面兼职一年多了,对店里所有的设备和菜单上的饮品都十分了解,谭司文跟着她学了几天。

文青老板出于好心,临走前也给谭司文上了几天课,给他讲各种各样的豆子,不同的产地、脱壳方式、烘焙程度以及口感与气味。

他对这些东西是真喜爱,说起来滔滔不绝。理论与实践并行,再加上多年在徐朔手下被迫成长,学这种新鲜东西的速度还算比较快。

不过谭司文对自己的要求和文青老板的不一样。

开在大学城附近的咖啡馆,客户群体显而易见。真的会对咖啡有所研究,能够很详细的分清咖啡豆的种类和烘焙程度这些的顾客不会跑到这里来。

目标群体与实际消费群体相矛盾,定价也高于一般群体消费水平,再加上地理位置不占优势,除了咖啡没有其他的品类开发,经营成这样是显而易见的。

谭司文正式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了二楼的格局和装修风格,将整个二楼隔成读书和自习区域,加了隔音板,几乎与一楼敞开的大厅完全隔绝,成了个独立的空间。

一楼临街的窗子全部换成了无框玻璃窗,视角扩大后不仅显得室内更宽敞,室外的环境也能很好地契合咖啡馆整体的风格。

尽管经营效果不好,但店面也正儿八经运行了几年,很多硬件设施不需要再重新改动,只在一楼隔出个很小的后厨,此外就是部分软装需要更换。

实际工期也比预想中要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