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大限度平衡精神力的消耗,凌溯始终保持着不至于太慢、又不会过分令人疲惫的前行速度,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前行。
没有花上太长时间,他们就绕出了那片森林,进入了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
虽然脚下平坦了不少,但整条路却越来越狭窄。
一边是近在咫尺的、不知疲倦拍打着海岸的冰冷海水,另一边则越来越高耸,甚至险峻峭拔地耸立进了黑暗深处。
站在下面向上看,简直像是直插入了天边浓厚的暗云。
庄迭忽然在崖壁上有了新的发现:“队长。”
“这是藤壶,不能吃。”凌溯沿着光线望过去,“它们很喜欢成群聚集在海边的岩礁上如果有密集恐惧,最好不要回去搜这东西在白天的照片。”
庄迭刚准备记下来,闻言有点遗憾地叹了口气,收起笔记本。
“这里会有藤壶,说明这里是潮间带,高度大约在七十五公分。”
凌溯大致估算了下,又半蹲下来,一只手探下去测了测海水:“我们再向前走大概一公里,如果再没有发现,不论怎么样都必须折返回去了。”
看到这些已经不难猜出,三人脚下的这条路之所以平坦,是因为这里大部分时间都隐藏在海水之下。
只有在大退潮的时候,这条路才会露出来而大多数时候,海水就紧紧簇拥着崖壁,不断冲刷着礁石。
如果他们在这里滞留太久,等到下一次海水涨潮,很可能会陷入无法逃脱的困境中。
宋淮民总算见到了这个人的工作模式,无端有些感慨:“你要是能一直保持这样,等将来流落街头快饿死的时候,应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街头发传单的工作。”
“”凌溯忍不住问:“老宋,你对我未来的祝愿一直都这么真诚吗?”
他似乎又找到了个自己运气不好的原因,停下脚步回头正要开口,手电光却忽然像是扫到了什么东西。
庄迭的头灯也照到了那一处,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过去。
那是一处在海水冲刷和风化下已经开始剥落的岩壁,稀少的沿海植物被风吹得拂开,露出了掩藏在黑褐色礁石下面的材质。
在电筒的照射下,他们在礁石之下有了新的发现。
那是个看起来构造极精密的、似乎是属于科幻小说领域的小型潜望镜。金属质地外壳似乎做了特殊的防锈蚀处理,依然平整而光滑,恰好反射出了一点不易察觉的电筒光。
作者有话要说:
爱大家!!
逃出天堂岛(三)
正是这一点光线, 拉住了凌溯和庄迭原本准备离开的脚步。
“不是《神曲》吗?”宋淮民走过来,“但丁那个年代,应该还没有这种科技吧。”
他凑上潜望镜试着向里观察, 却只能看到黑咕隆咚的一片, 迎着凌溯的视线微微摇头,向后退开。
“但丁生活在十三世纪末,现代潜望镜是二十世纪初发明的。”凌溯想了想, “虽然我国古代西汉年间就已经有类似的装置,但看这个东西的精密程度,至少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了。”
庄迭飞快拿出小本子,借着头灯埋头记笔记。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凌溯的知识库, 但宋淮民还是忍不住感慨:“你脑子里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
凌溯摸了摸鼻尖笑笑, 他正要习惯性谦虚两句, 发现庄迭的视线, 又控制不住地一开屏:“其实很简单。”
宋淮民面色忽变,冲过去就要把庄迭跟他隔开,却还是慢了一步, 追悔莫及地摸出耳塞。
在这里记笔记不方便,庄迭直接拿出了录音笔:“为什么简单?”
“但丁是文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