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坯墙围起的院子里,几间平房亮着昏黄的煤油灯,其中一间的窗户上,映着个伏案写字的身影。

钟徽音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清朗的男声:“请进。”

推开门,一阵浓重的墨香扑面而来。

一个年纪不大是的青年正坐在桌前批改作业,他抬起头,露出一张干净秀气的脸。

“你好,我是钟徽音,我是下乡知青来报道的。”

她把信封递过去。

青年立刻站起来,他接过信看了看,笑着伸出手:“原来是城里来的老师,我叫林远萧,以后就是同事了。”

“宿舍就在隔壁,我帮你拿东西。”

林远萧帮着把帆布包拎进宿舍,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和一张书桌,他弯腰垫了块石头,桌面立刻平稳了。

“条件简陋了点,先凑合一晚,明天我去山上砍点木头,把桌子修一修。”

“不用麻烦了,能用就可以。”钟徽音连忙说。

“不麻烦,我住这里,回家拿工具方便。”

林远萧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我其实不算正式老师,就是识几个字,来帮帮忙,不要工分的。”

钟徽音这才知道,林远萧是本地人,靠着村里接济读完初中,便主动来小学代课,一干就是两年。

她的心里突然对他升起一股敬佩。

这晚钟徽音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竟然睡得很安稳。

第二天一早,她就跟着林远萧去了教室。

只见土坯垒成的教室里,三十多个孩子挤在破旧的课桌椅上,最小的才五岁,怯生生地攥着衣角,最大的已经十二岁,两拨孩子公用一个教师。

教室的黑板也分成了两个区域分别提供教学。

“这是钟老师,以后教你们语文和数学。”

林远萧把黑板擦干净,笑着对学生们介绍道。

下一秒孩子们齐刷刷地站起来,齐声大喊“钟老师好”。

声音稚嫩却响亮,却让她心头为之一震。

钟徽音忽然觉得,火车上那个关于未来的模糊念头,此刻变得清晰起来。

第十四章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霍祁年走出办公室,阳光毒辣。

迎面撞上几个人都是钟徽音的朋友。

上次在国营饭店是门口争执的场景他还没有忘,霍祁年脚步顿了顿。

走在前面的林秀眼神里的鄙夷毫不掩饰。

笑了笑,声音不大不小:“霍团长,听说你昨天结婚,祝你新婚快乐啊。”

霍祁年没接话,知道她们还在为钟徽音的事生气。

“终于娶到想娶的人了,应该很开心吧?毕竟是盼了这么久的。”

旁边一个岁数不大的女人也叹了口气:“真不知道徽音图什么,自己申请下乡,就为了成全你的幸福。”

霍祁年猛地抬头:“你说什么?”

“她说她下乡是自愿的,为了让你安心和喜欢的人结婚。”

林秀冷笑一声,“我们劝了多少回,她也不听。你现在如愿了,她也走了,皆大欢喜。”

霍祁年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他想起钟徽音那天平静的脸,原来不是突然变卦,而是早就计划好的?

“她……”他顿了顿,“她去了哪里?能给我一个地址吗?”

一听他打听关于钟徽音的下落,几个朋友装作没有听到的样子抬脚就走了完全没给他再追问的机会。

霍祁年站在原地,阳光晒得他后背发烫,他却觉得浑身发冷。

他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