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越看越觉得裴祉最近的状态像是失恋了,不然这么那么听不得他说其他人谈恋爱的事儿。
“……”裴祉冷冷扫他一眼,“没有。”
李振看他的反应,一点不信他说的没有。
他又接了一杯水,抿了一口,慢悠悠地说:“社会本身的广度是有限的,将要扮演的角色分配给不同成员,我们遇到的人实际上并不是自足自在的个人,而只是一些功能。”
“我们选择他们,与其说是因为他们本身的重要性,倒不如说因为他们就近在身边,符合我们对功能的需要。”
裴祉听出他说的观点,来自于著名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可以延伸到社会角色理论。
他指尖在桌面上敲击,已经极度的不耐烦。
“说重点。”
李振轻咳一声,直截了当,用更通俗的语言表达。
“失恋就失恋,下一个会更乖。”
两分钟后,办公室的门被重重地关上,李振被请出了门。
李振蹭了蹭鼻子,才想起更重要的正事儿没说。
他敲了敲门,“对了,北极科考队临时加了一个成员,央视计划拍一部北极的纪录片,导演这次跟我们的项目组随行采风。”
“你到时候多照顾照顾人家。”
“知道了。”男人隔着门道,语气淡漠。
办公室里面,裴祉靠在椅子上,仰着头,唇角抿成一条线,漆黑的眸子沉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久。
他抬起手臂,挡住了眼睛,发出一声长长的轻叹。
第21章 赤道
上海极地中心码头。
红白相间的雪原号破冰船气派巍峨,发出绵长的汽笛声,驶离基地码头,前往地球的最北端,执行今年的北极科考任务。
透过会议室的窗户,可以看到雪龙号已经远离了港口,港口的五星红旗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抹红色,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是他们上船后的第一次全员会议,主要是强调雪龙号上的安全守则。
船上总共有一百来名成员,一半是船长、领航员、船员及厨师等工作人员,另一半是国内各个大学或者研究所的教授老师、科研工作者。
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小时,来自不同领域的考察队成员都到齐,大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着这次科考要研究的课题。
关于气象、北极地质、水质和浮游生物等等。
宋郁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在这样一群高知分子里显得格格不入。
“不好意思,请问能帮我们拍两张照片吗?”有个戴黑框眼镜的男青年朝宋郁招手。
宋郁愣了愣,一时没反应过来,猜测她应该是被误会成摄像师了。
宋郁肩膀上背着一台单反相机,在会议室里又无所事事,确实很像是专门的摄像师。
而且在这些满脑子都是科研工作的人里面,关注娱乐圈的更没有多少,没有人认得她是谁。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宋郁站起来走过去。
男青年的长相清秀,个子高高的,穿着蓝色的条纹衬衫,打扮很朴实,让人觉得非常真诚和舒服。
他站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身边,男青年的行为举止里对那位老教授充满了尊敬。
宋郁给他们两个人拍了好几张照片,态度认真尽责。
老教授脖子向后仰,眯着老花眼,从相机里看到照片,夸赞道:“这张拍得好,连外面的海景都照进去了。”
他看向宋郁,客客气气地说:“等回去照片洗出来,还请你寄给我一张。”讲话行事还是老派的方式。
宋郁笑了笑,“不用,我现在就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