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其实,我们古人在这一方面早就说得很清楚了,在《大学》在第一段,先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第二段则主要讲了“学”阶段和承启关系,概括起来是八个词,顺序非常简单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第一,便是格物!格物什么意思?研究万物!致知什么意思?得到知识!用现在的话就是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学把这俩放在了什么位置?第一、第二位,最基础的位置,没有格物致知,什么读经教育就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因此,我们幼儿园的国学教育,更倡导的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样的一种教育,而不是纯粹的读经背经,这样是一种复古式的倒退……”

对于这位潘园长所说的,也给了巫江涛和陈珺很大的启发,也对这些年来十分盛行的读经教育,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

回归家庭的生活再次恢复到平平淡淡,吵吵闹闹的状态中,巫江涛除了在M大和站队的工作,依旧是每日刻苦修行,不断提升着四平八马桩的难度,身上放的苹果已经从五颗,变成了九颗!

之前,是两边膝盖上、双手手腕上和头顶上,各放一颗苹果,现在又双手手掌、肩膀上各放了一颗苹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不是最难的尽头,等身上放九颗苹果也没有丝毫难度后,他还会一次性在每一颗苹果之上再放一颗,一次性增加一倍,变成十八颗苹果!

除了这个增长功力的桩功,他还增加了长枪握持静立的修行……

嗯,这是内家拳中十分常见的大枪桩,是兵器合一桩功修行的一种。

【第362章 上幼儿园~求订阅求月票~】

除了自己修行,巫江涛也慢慢地开始引导两个小家伙跟着一起进行一些最基础的武道修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他开始教导两个小宝宝跟着一起修行大圣桩。

大圣桩,就是用来给小孩子武道筑基的,严格来说练这个桩功不能太小,最好是五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骨骼、体质已经基本的稳定,此时他的柔韧性、协调性、记忆力、智力是发展最快的时期。

通过这样的武道筑基,可促使孩子这些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达到最优的效果,不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

不过,巫江涛这会儿也只是让两个小家伙熟悉熟悉,毕竟豆豆和苗苗都还太小了,根本没办法十分安静地站桩,因此,他也没有让他们正儿八经地开始进行武道修行,只是尝试着磨一磨他们的意志。

巫江涛五岁多时候,也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足足修行了这大圣桩有五六年,后面才慢慢进行其他心意拳桩功的修行……

身在武道世家,是一种幸运但同样的也会有难以忍受的负担,就像过去的巫江涛资质平庸,难以继承家传武学的时候,也只能转而跟着老爷子学医术,可惜,当年年轻的他无法领会老爷子的苦心,家传医术也学得有形无实,不过老爷子宽容并没有像巫爸当年教导儿子练武对他要求那么严苛……

对于这种资质有限,门槛难入的感受

老爷子太清楚了,就像他年轻时候自以为自己医术武道堪称一绝的时候,他那年迈父亲将家传的医学纲要纪录传给了他,而在看到家传医学纪录言之凿凿写得“内证”之境后,老爷子这才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后来,他穷尽一生的时间,也没能在劲力入化后更进一步,医术也止步不前,停留在家传医学能传授给自己的最高巅峰……

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天赋太过平庸,武道居然连宗师都迈不进去,更别说内证之境了,而要突破医学上的桎梏,非内证不可。

因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