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3)

“叶老大,你有啥话说没,你家峥小子有出息了,你这做兄长的不得多帮衬帮衬?”

“张三叔这话可说得不对,峥小子早说自己和叶家没了关系,是云家人,再说人现在是举人老爷了,谁帮衬谁啊大家伙说说是不是?”

叶老大,也就是原主叶峥的同胞兄长,正沉着脸不想说话,正好被好事的村人点出来挤兑。

主要是想到这叶老大伙同叶王氏从前那么欺负叶峥,现在大家都得了叶峥好处,想起往常的事心里不是滋味,就想说上这没哥样的叶老大几句,让自个儿心里也好受点。

叶老大知道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了,但也没办法啊,谁叫事儿的确是他和婆娘干出来的,他们哪能知道叶峥那个闷油葫芦能有今天。

现在就是悔,肠子都悔青了,还不能说。

全村粮食都收完那天,由村长牵头,村里每家每户都拿出点钱,合起来买了猪牛羊三牲并其他糕点果子菜蔬,在村口的那颗百年老树下设了香案,让叶峥主持着祭了一回文曲星,全村小孩儿都被领出来跟在叶峥后头祭拜,怀孕的哥儿媳妇也站在一旁陪祭,争取让娃儿在肚子里就沾点举人老爷的文气,以后也读书考学顺顺利利。

叶峥头戴玉冠,俊美无俦,穿着簇新的文士长袍,领着全村小屁孩祭了一通。

这里的文曲星还有其他星宿神明同叶峥前世记忆里的不一样,名字职位都不同,但既然都叫文曲星了,职能大差不差。

那流水席从村口摆了一溜儿,云家人都被请到了上座,村长和几个主事的老人作陪,这地位可谓蹭蹭地上。

流水席过后,云家人自己在家也烧了香告慰了自家祖宗,叶峥没忘记曾经许下的承诺,花银子请了工匠将叶家父母的坟茔好好修缮了一番,刻字立了新碑,当然也包括那座小小的衣冠冢,成了并立的三座气派新坟。

十月底的一天,溪山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官,县太爷,一县之主来溪山村视察工作了。

村长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县太爷来肯定是找云家,不可能找他家,带领全村磕过头后就弯腰把县太爷恭敬请到云家小院,由云家人接待了。

说是视察工作,其实也没啥好视察的,县太爷来此有主要两个目的,一是看看叶峥,二是对他表示嘉奖,这也是知州大人的意思。

当朝的奖励有三种方式,一是奖励财务,就像知州奖励叶峥的一百两,再有就是旌表,说得再通俗点就是立碑、牌坊、匾额等,比如现代人人都听过的贞节牌坊,再有就是著书立传,载入地方志等。

按叶峥为当地所做的,改良种田方法,解一城危困等,便是立个牌坊也使得,县太爷就是为此而来,想听听叶峥自己的意见。

在听过县太爷提出的三条奖励方法后,叶峥思考再三,最终没有选择碑文牌坊,而是选择了第三条,载入地方志。

这和他编写农书的方向不谋而合,地方志上记载一笔他叶峥对水稻种植法的改良,再将改良法附上,是改善当地民生举动,这比立个不当吃喝的碑文有意义多了。

再有,碑文这种东西一立,很可能就成了千古名人,而叶峥自己知道,他所有的知识体系都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取的,拿是一代代前辈心血的结晶,他叶峥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并非发明创造的人,立个叶峥碑,美名千古传,这事儿他心里还是觉得有点不妥,地方志上著名还稍微好些,虽然也是传播前人的知识,好歹起到的是对民生切实的作用,而他也的确做了编撰整理和收集工作,心里感受上更坦然。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县太爷回县城安排地方志整编。

从来只听过穷秀才,没听过穷举人的,就是说在秀才一档还有可能家贫受穷,一旦考上举人,那基本就不存在穷的机会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