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莲岛,香山澳,在那个潮湿逼仄的筒子楼里。
算起来,那应该是她六七岁时的光景?
六岁的小女孩天真无邪,明明是出于好意,却在他跟前闹了个大笑话。
她下意识偷偷瞄了他一眼,腹中暗暗揣度他方才那番取笑究竟是随口一句,抑或是……还记得多年前那桩旧事。
他应该不记得了吧?
十五年前的旧事了,他向来是不喜在香山澳的那段经历的。
正游思妄想间,屋内忽然传来一道脆生呼喊
“九爷,少夫人,菜都好了,快来用饭了。”
是游妈的声。
施婳忙扬声应道:“诶,这就来。”
语毕,她纤细的腕子挣脱了男人本就不加施力的束缚,自顾自往回屋的路径走。
像是明知道贺砚庭就跟在她身后,她还有意无意地加快了脚步,故意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生怕叫屋里那两位看出他们在小院中发生了什么似的,有股欲盖弥彰的味。
……
雪山蓝奢石餐桌上摆满了各式佳肴,场面堪比过年。
从菜色就看得出澜姨今日的心情究竟有多好。
姜葱爆膏蟹、京酱肉丝、清蒸鲈鱼、豉汁鲍鱼、糖醋小排,外加一道甜品酒酿丸子。
施婳起先在厨房看备菜便知道会有很多道,但到底也没料到竟会丰盛至此。
澜姨一个劲儿地给施婳的碗盘中布菜,简直像是把她当青春期的孩子,生怕吃少了一点就长不高似的。
话题是不需要找的,有澜姨在,席间根本不愁没有新话题。
从养生食补聊到社会现象,再从社会新闻聊到婚房布置,甚至最后都要往初婚备孕的方向拐了。
若不是施婳及时开腔,不露声色地把话题绕回这顿饭上,拉回了正轨,后面还不晓得得多臊得慌。
澜姨确实是上了年纪的,她自己也不怎么动筷,就一味闲话,被施婳有心岔开了话题,她似乎也没觉察。
施婳每尝一道菜都赞不绝口,她就乐不可支,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愈发像弥勒佛。
“喜欢就好,喜欢就好,知道你要来吃饭,我想了半天,一直在想囡囡打小喜欢吃什么,到底叫我想起你小前儿喜欢啃我做的糖醋小排,还有那京酱肉丝卷的小饼……”
施婳笑意柔软:“还有酒酿小圆子,都是我最喜欢的。您的记性未免也太好了,快十年前的事情您竟然也记着?”
澜姨笑得有些憨,眉目间也不乏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欸,人上了年纪,大事儿是越是着急想起来越是记不得,小事儿费劲想想倒是还能记起一些。”
施婳心里软得要命,若不是当着贺砚庭的面怕尴尬,还要考虑新认识的游妈,她真的有凑上前去搂一搂澜姨的冲动。
她刚来京北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口味的菜都吃得惯。
毕竟隔着这么远的距离,那时的南北差异要比现在更大。
她生在港城,长在隔壁香山澳,打小养成的口味不是三两日能改变的。
小时候喜欢京酱肉丝,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
更是因为她第一次见这样的菜式,澜姨会把黄瓜和胡萝卜都切成丝,再混上瘦肉丝,一并用豆皮卷起来,切成小巧玲珑的卷段。①
咬上一口,甜面酱的酱香混合着蔬菜的清爽,是她从未尝试过的口感。
施婳是心思细腻的人。
她知道这样的小事都能记得,并不是简单的记性好就可以。
而是澜姨真的曾经关注过她这个在老宅备受排挤,众人口中话都讲不明白的“南蛮孩子”。
得是多柔软的一颗心,才能对她这样寄人篱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