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

林却意起初还有些迷瞪,可听到后面,眼睛立马圆溜起来,她以为日后都只能待在那尼寺,要待一辈子,两三年或是五六年才能归家一叙,每天只有念经的姑子作陪,呆坐一天去数来往飞鸟。

一人形影相吊。

她露出一截手腕,急忙递过去。

沈子苓也明白该给谁把脉了,瞧这小娘子配合的伸出手来,和蔼相笑,手指并拢去探,边探边言道:“娘子倒是曾有过厉害症候,不过早已祛除,如今贵体算是大康,但隐有气血不足之症,恐是在尼寺常年茹素,娘子又自小被送去那儿,正值长成之际,却不得食荤腥,才造成此种症候。”

宝因瞧着身量只与谢珍果差不多的林却意,一个才八岁,一个已十二岁,又岂是简单的气血不足,那日在净梵山见到她时,亦是面带菜色。

探完脉,沈子苓开了个人参养荣汤的方子,便由侍女送出府去。

见嫂嫂眉间困乏,林妙意也拉上林却意匆匆行礼告别,回了东府。

-

两位姐儿走后,热闹与笑语顿时消散,屋里头冷清下来,又不知是不是吃了补汤的缘故,宝因精气神也一下就萎靡起来,她只觉得眼皮子再也睁不开,下半天的时候,便让玉藻扶着去暖榻上睡了会儿。

眠到不知时日几何,只听外头朦朦胧胧有谈话声。

玉藻在帘外,瞧见女子已经醒了,便开口禀道:“大奶奶,王姨娘来了。”

她在外头被王姨娘求了一番,不好再说什么话,只能先答应下来帮她进来瞧瞧大奶奶醒没醒,若是没醒,那也是没法子。

宝因吐出口浑睡的浊气,点点头。

侍女也进来上前侍奉着她整理衣妆。

去到外间时,姨娘已经进到屋里来,梳着中规中矩的发髻,只簪了几朵浅色的珠花和紫绒花,她平日只待在自己的院子里绣花弄草,能在府中相安无事多年,也因逢人便是笑,眼睛虽是笑眯眯的,却仍可见那明亮的眼珠子,又是天庭饱满的福相。

瞧见女子出来,她立马便起身行礼,声儿也是听着就知道这人心里是个敞亮的:“大奶奶管着这么大个家,年节定是劳累得很,好不容易能眠一会儿,今日却又被我不得已来打搅。”

“姨娘这又是哪里话,折煞我了,我既管着家,那姨娘有事尽可来微明院找。”宝因命侍女将绣墩挪过来,让王姨娘坐下,又吩咐人去端来碗酸奶酪子,闻言笑着宽慰道,“今日前来,可是院里缺了些什么?或是侍女婆子让您不顺心了?”

王姨娘连连摇头,面带纠结的深吸了口气,她这个姨娘非主非仆的,又有什么资格来非议主子的事,可好歹是她肚子里掉下来的肉,又从了她不争不抢的性子,整日在府中,若无人提一嘴,都能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主子在。

“我是想与大奶奶说说铆哥儿的事。”决心既下,她也咬咬牙,一鼓作气道,“太太在府中时,为绥大爷的婚事忙碌操劳,绥大爷身为嫡长,理应如此,这也是古礼。如今绥大爷与大奶奶和如琴瑟,我心里头也替太太高兴,这心思也难免活络起来,想着要是铆哥儿要有个知心人,他那不爱说话的性子也能改改。”

说完前头那些,王姨娘舀了匙酸奶酪抿进嘴里:“倒也不敢求门第高贵的,便是小门第家的女郎都是心满意足。”

林卫铆十六岁入仕著作局修史,世家贵族子弟初入仕皆以此官为始,可快要及冠的林卫铆至今无任何升迁,仍还是从六品的著作佐郎。

宝因沉吟不语。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大改过,建议先看上一章(3480字版本的)

-

*堆雪狮的习俗最早记载在宋代的《八声甘州》里,一直到清朝也还有,比如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