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下一瞬,看见莫绛雪略显苍白的唇色,想起她站在竹枝上擦去唇边一缕血痕的画面,谢清徵又敛了笑。
昏睡时听人说过:她为取天璇剑受了重伤,输送了不少真气给自己,这下,又耗费心力替自己祛毒……
“你还好吗?”谢清徵担忧道。
“并无大碍。”莫绛雪示意她坐到石头上,“你坐好,我教你一道吐纳调息术,可以祛除你体内的余毒。”
谢清徵怔了一怔,听话地在石头上盘腿坐好。
她好奇心重,忍不住打探:“你……刚刚是怎么帮我祛毒的啊?”
不是说她的毒难以祛除,只能暂时压制吗?难道脱了衣服,在能解百毒的寒潭中泡一下就好了?
莫绛雪瞥她一眼,答非所问道:“你的话太多了。”
谢清徵被她这么一说,耳根一阵发热,磕巴道:“我我我很多年,没和村子外面的人说过话了……”
确实忍不住,话多了些……
也许这人本性寡言少语,讨厌聒噪,适才为了安抚她的心情,有意同她多聊几句,这会儿,终于忍受不了她总问“为什么”了。
莫绛雪寒声道:“不许再多嘴,也不许和别人提起这件事。”
谢清徵:“这又是为什么?”
“我说不许,就不许。”
“喔,好吧。”
也许是这人的什么独门秘法,若不是为了替她解毒,不会传授给外人。
这人愿意替她治病,教她祛毒的法术,却不愿收她为徒,也不会因为对不住她、怜悯她而起收留之心。
还真是泾渭分明啊……
她望着莫绛雪,四指并拢,乖巧地对天起誓:“我发誓不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
一夜之间,她和这人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
不知为何,产生这个念头时,平静的内心宛如被投下了一颗石子,“噗通”一声,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作者有话说:
小清徵:似你这般没有道侣也没有灵宠的人,觉得无聊了就只能下山历练
莫绛雪:说得很好,下次不要说了
*
注:“清徵”出自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二》“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
“莫绛雪”出自刘克庄《汉宫春(秘书弟家赏红梅)“拼醉倒,花间一霎,莫教绛雪离披。 ”
第7章 玄门(二)
月色下,碧水边,两人相对而坐。
“闭上眼睛,记住口诀静坐敛虑,凝神于虚,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心神一静,随息自然……”[1]
莫绛雪说一句,谢清徵在心中跟着默念一句,虽不太明白那些口诀是什么意思,但牢牢记在了心底。
口诀两百来字,莫绛雪口述一遍后,让谢清徵重复一遍。
谢清徵死记硬背,竟真记下了不少,依言背诵一遍后,只错了两三句。
莫绛雪纠正她,让她再背一遍,第二回她不假思索地复述出来,一字不错。
莫绛雪颔首道:“还算聪慧。”
不期然被这冷冰冰的人一夸,谢清徵心花怒放,睁开眼睛,微微笑了一下。
莫绛雪目光如冰:“勿动,凝神静气。”
吓得谢清徵连忙又闭上眼。
莫绛雪在旁指引:“深吸气,缓呼气,摒弃杂念……”
谢清徵依言而行,初时心潮起伏,脑海杂念丛生,难以放空,但听得水潭边竹叶沙沙作响,一颗心渐渐沉静下来。
慢慢的,她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