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宝玉看了,心里就更纳闷了,觉得这些女孩子真是搞不懂,一会儿斗来斗去的,一会儿又这么好。
过了一会儿,宝钗姐妹回家了,湘云去了贾母那里,黛玉回房休息,宝玉就来找黛玉了,笑着跟她说:“我虽看了《西厢记》,也曾有明白的几句,说了取笑,你还不恼过吗。这如今想来,竟有一句不解的,我念出来你讲讲我听。”黛玉听了,就知道有文章,笑着说:“你念出来我听听。”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的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的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孟光、梁鸿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是一个典故,可是加了三个虚字以后,它就变成另外一种活泼的东西。
黛玉听了,忍不住也笑了,说:“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言外之意是,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宝玉说:“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了,我反落了单。”就是之前我说宝钗好,你误解我,现在你们俩好了,我倒成了孤家寡人。你看,这三个人的关系多有趣,很多根据《红楼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电影,都没有拍出这个细微的关系。
黛玉说:“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然后就把因她说错酒令,宝钗跟她说的那些话,连同她在病中宝钗送燕窝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宝玉。“宝玉方知原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上就接了案了。’”这后一句话也出自《西厢记》,是说黛玉在行酒令的时候,口无遮拦,说了不该说的话,结果反倒促成了她与宝钗之间关系的改善。
“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到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我一直提到,黛玉是一定要哭的,她多哭一点其实是好的,可以早一点把前世的债还掉。好笑的是,这个前世的因果,宝玉好像并不知道,所以老在那边劝:“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这一天一定要哭一定的量,这一天才过完。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说:“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黛玉跟他说现在连眼泪都少了,好像已经有一点油尽灯枯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