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他个人去罢。”意思是让他自谋出路吧。

“赖大家的只得答应着,周瑞家的忙跪下央求。”从现代的企业管理来讲,就应该赏罚分明。可是过去的社会绝对不是这样,它里面牵扯了太多的人事关系。赖嬷嬷忙说:“什么事?说给我评评。”凤姐就说了:“前儿我的生日,里头还无吃酒,他小子先醉了。”就是主子还没喝酒,他一个下人先在外头喝醉了。这个很有趣,你家里过生日开Party,请了一大堆客人,然后那个用人自己先喝醉了,王熙凤当然很生气。

不仅如此,“老娘那边送了礼来,他不说在外头张罗,他倒坐着骂人”。这个很奇怪,一个下人放肆到这种程度,可能跟他父亲在贾家下人中的地位有关。“两个女人进来了,他才带着小幺儿们往里抬。小幺儿们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了手,撒了一院子馒首。”“馒首”就是馒头。这样也就算了,谁能有不出错的时候,还有更让王熙凤生气的呢:“人去了,打发彩明去说他,他倒骂了彩明好一顿。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还不撵了作什么!”王熙凤这话不仅是说给赖嬷嬷听,也在说给周瑞家的听。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赶走你的儿子,他这样无法无天,难道我不应该赶他走吗?

赖嬷嬷听了之后笑着说:“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了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我们知道,贾家这种公爵家的用人,被赶出去之后,是没有人敢用的,那样一来,等于断了他的生路。所以被赶出去之后的金钏儿跳井自杀,大概也有这个原因,由此可见贾家的声势之大。

“他又比不得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这里面就有世故的东西了,这个大家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她是说,周瑞家的是跟着太太陪嫁过来的,她儿子跟买来的那些奴才的后代不一样。你如果赶他出去,太太会很没面子,所以有一点打狗看主人的意思。王熙凤听了只好说:“既这样,打他四十棍,以后不许他吃酒。”周端家的就很感激,向凤姐磕完头之后,又要向赖嬷嬷磕头,“赖大家的拉着方罢”。

不晓得赖大的妈妈和周瑞家的一前一后,是偶然碰到,还是有意安排。但我一直觉得这里面是有安排的,底下的用人其实也有派系,也许周瑞家的事先拜托了赖嬷嬷,因为赖嬷嬷讲话比较有分量。而且她不会随便乱讲话,她大概有八九分的把握,求情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允许,因为这个脸面卖不卖,跟她以后继续在这个家族有没有地位有关。

你看,这个赖大总管虽然是贾家的用人,也是相当富有,有自己的宅院,还有私人花园。儿子当官,请主子、亲友和其他用人吃饭,一请就是三天。所以这个插曲让我们看到贾府里这种老管家的体面。

我们看到《红楼梦》是在一个大长篇里一段一段切入小的主题,我称它为“编织”。短篇小说有时候只有一条单一的线,长篇小说是好多线在走。这些线必须编织在一起,组成一幅漂亮的织锦。我们常常编织不好,线简直乱成一团。你看这一段的线头之多:平儿这条线、探春这条线、李纨这条线,现在是赖嬷嬷这条线,忽然又出现周瑞家的儿子这条线。

所以长篇小说的难写在于它的线索多,而且它还不能纠缠,不能乱掉。有些作者写着写着忘掉了,某条线忽然不见了,可曹雪芹在编织上是非常缜密的,当然这跟修改有关。我们知道《红楼梦》写了十年,其实是修改了十年。目前发现的手抄本就有好几个不同年代的版本,曹雪芹每一次都是用手抄来修改,一百多万字的抄写工作,真的是不得了。每一次抄写的时候,都要去做修改,他就可以把线编织得更紧密,有些东西删掉,有些东西再增补。

接下来,故事来到第四十五回最美的一段:宝钗去看黛玉。这一段之所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