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不差。”大家刚要走,“只见一个小丫头扶了赖嬷嬷进来”。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插曲,就是赖嬷嬷报喜。大家看《红楼梦》,常常会遗漏一些人,像赖大、林之孝、周瑞等人,他们都是贾府的老家人。什么叫老家人?我们今天不太好理解,因为现在的菲佣通常只能待一两年,所以他永远不会变成老家人。而以前的富豪人家,用人常常是买来的,等于是卖身到他们家,所以他的孩子会继续留在这个家里当差,叫作“家生子”。就是这样,经过一代、两代、三代,他们就变成老家人了。贾家的这种老家人因为跟主人有了长久的默契和信任,所以特别受重视,而成为贾家重要的管事。他们的太太通常被称为“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而下面要出场的赖嬷嬷,则是赖大的妈妈。

那么赖大的妈妈来找王熙凤干什么呢?原来是她的孙子,也就是赖大的儿子赖尚荣做官了,所以想请贾母、王夫人等所有的主子吃饭。赖嬷嬷很高兴,她说我们一个做奴才的人,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可以做到孙子当了“部长”,也有身份了。但她知道这个孙子做不做得成官跟主人太有关系了,因为要看主人是否赏这个官做。所以她要谢谢贾家给他们这么好的照顾,不但照顾他们第一代做用人,第二代做总管,第三代竟然还做官。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这些用人虽然最初是卖身到贾家做奴才的,可到了第二代,也可以跟着读一点书;而第三代从小就可以跟主子一起读书,之后也可以考试、做官。慢慢地,这些人就形成了贾家政治上一个庞大的派系。

就像曹家是康熙的亲信一样,贾府也需要很多的亲信。因为我们知道,官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单一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在官场混下去,到最后一定会结成派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以贾府有好几个人在做官:贾珍在做官、贾政在做官,连贾蓉都捐了一个官,然后他们又帮赖大的儿子弄了一个州县的小官做,其实就是为了培植贾家将来在政治上护卫的势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这段插曲。赖嬷嬷进来后,“凤姐等忙站起来,笑让:‘大娘坐。’又都给他道喜”。赖嬷嬷笑道:“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赖嬷嬷说我的孙子跪下来对着主人贾家的门磕了头,因为要感激主子的恩典。我们不晓得他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件事,但官场是要这样子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点得意之色,三天之后那个官就没了。所以你读到这些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这个老嬷嬷是被锻炼出来的。她在这种家族里面做一个用人,小心翼翼培养她的儿子变成管家,再培养她的孙子做了官。

你可以感觉到这个赖大家也许慢慢会成为一个发达的家族,可能有一天会超越他的主人。我常常在想贾家后来抄家了,那这个赖大家没有帮贾家?书里没有交代,其实这也是有趣的一个问题。如果赖大家变成新贵,在这个时候为了要保护和巩固他的权力,很可能要赶快切断这个关系,所以官场上其实是很残酷的。

李纨笑着问:“多早晚上任去?”赖嬷嬷说:“我那里管他,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我说:‘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就横行霸道起来!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胞胎,主子的恩典,放你出来。’”什么是“放你出来”?就是得到赦免了,免掉他卖身的身份,从奴才变成自由身。大家读《红楼梦》也许不太注意这些东西,其实里面有很多的辛酸。“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主子永远摆在父母的前面。“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有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很重的一句话,这是一个老家人在讲她自己家族从卖身做奴才开始,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