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袭人慌忙走上前来将她推醒。刘姥姥从梦中惊醒,睁眼看见袭人,连忙爬起来说:“姑娘,我失错了!”你能体会那种感受吗?她做了大错事,非常自责,连忙看有没有弄脏床。幸好“并没弄脏了床”。“脏”这个字又出现了,或许在她看来,吐得满床都是才叫脏。她不知道,她只是用了一下妙玉的杯子,已经被人家嫌脏。“一面说,一面用手去掸。”

袭人怕惊动了别人,被宝玉知道,“忙将当地大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旧盖上顶”。宝玉房间总是点着香,永远有香味。又悄悄地笑着说:“不相干,有我呢。你只说是你醉了,在外头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你随我出来。”

你可以看到袭人也是好心肠的人,没有把事情闹出来。所有这些都在对比妙玉为什么那么苦,事情其实是可以这样处理的。“刘姥姥满口答应,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命他坐了;又与他两碗茶吃,刘姥姥方觉得酒醒了”,然后问袭人:“这是那位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一样。”袭人笑着说:“这个是宝二爷的卧室。”刘姥姥吓得不敢作声。然后袭人带她从前门出去,见了众人,说是在草地上睡着了,“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

我觉得如果把这一回当作一个短篇小说来看,你会发现作者的安排其实非常惊人。我一直想写一篇散文,题目就叫《脏》。你可以看到在这一回中,妙玉觉得那个杯子脏,后来觉得地脏,要去洗地;以及刘姥姥觉得没有弄“脏”宝玉的床。那到底什么是“脏”?所以我们可以把《红楼梦》中这些部分当成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来看。

这一回中,刘姥姥穿针引线,带出了这个富贵家族各自要修行的重点。如果不是刘姥姥来,我们大概看不出他们各自需要修行什么。很有趣,有时候我读完《红楼梦》,会想把书合起来,到好久没有去的黄昏夜市去买菜,然后跟卖菜的人聊着聊着,就开始知道要怎样修行了,因为太久没有接触这些人,太久没有听到他们口中的语言。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给我的影响,其实不再是书本身,而在于它让我可以回到生活这么大的一个世界里去,让我向众生学习修行。所以如果用另一个视角来看,刘姥姥也许是菩萨,因为菩萨常常化身到人间去,大家都认不出来。我们知道民间有一个鱼篮观音,就在菜场卖鱼,大家都不知道她是来度化人间的观音。我觉得第四十一回也是在讲这个东西,就是妙玉、刘姥姥,到底谁在度化谁?到底怎么去修行?这些问题其实在这一回表现得非常非常完整,所以我很希望大家可以多读一下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语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语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我想《红楼梦》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小说,它有很多观点不像传统里认为的一定有很多人伺候才叫好命,它反而有很多检讨。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因为曹雪芹的家族没落了,没落之后才看到所谓的富贵跟繁华,其实是一种捆绑。他回想起虽然家族声势显赫,但也有伴君如伴虎的那种战战兢兢。因为你富贵到一定的时候,功高震主,皇帝是怕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和珅这些人的下场,都是因为不知收敛。曹家大概已经是历史上少有的五代繁华,一般的家族繁华历史也比较短,大概家族三代就差不多了。

作者提出的这个经验,我称它为智慧,它并不是书本上读得到的,而是了解到人怎么处于富贵,怎么处于贫贱,当把贫贱和富贵看成一个平等的东西的时候,他反而有另外一种豁达。我觉得人生的圆满就是富贵与贫贱的对话,光是富贵、光是贫贱都是一种遗憾,因为少掉了一些东西。

富贵还是贫贱?都看你从什么角度看待。如果我今天脱了鞋子在田里劳动一天,我觉得很快乐的时候,那就不是贫贱